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92053
大小:156.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01
《1.4.4《 始得西山宴游记》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4.4《始得西山宴游记》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1.据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扼要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下笔即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这与篇末「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有甚么关系?又这对表达文章主旨有甚么作用?(2)文中「以为凡是州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对本文的结构的发展有甚么作用?答:(1)本文主旨在说明作者真正宴游始自西山之游,篇首所写「恒惴栗」与篇末「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为作者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而后者正是令作者有「游于是乎始」之感的原因。因此前者与后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有衬托出文章主题的作用。(2)本句在结构的开展上所起
2、作用如下:总结上文,衬扥西山之特异,与作者所曾游之山水不同。制造悬念,为下段的转折作出安排,有吸引读者的作用。与下文「姑指异之」、「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相呼应,以「始」字贯串全文,点出文题「始得」的意义。2.作者是怎样发现西山的?答:作者在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坐在法华寺西亭,远望西山景象,觉得山势奇特,于是命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去沿途阻碍着的草木,直走到西山的最高峰,登上山巅,便发现西山奇特的景色。3.作者怎样点出发现西山的经过?又从文中甚么地方可以看到西山真正是作者所发现的?答:作者是在坐在法华西亭,偶然望向西山,因西山山势高峻特异而发现它的。作者
3、发现西山后,攀登西山前,要命人砍去荆棘,焚烧野草(砍榛莽,焚茅茷),才能开出登山的路径。可见在此之前,西山并未受人注意,也没有人登上西山游览,可见西山是作者「真正发现」的。4.发现西山前后的宴游是怎样的?答:发现西山前,作者和友伴抵达目的地后便拨开野草坐下来,把壶里的酒全部倾倒出来,尽情地痛喝至醉倒;喝醉了便互相把头靠在他人的身体上躺下来。躺下来便睡着做梦,心中所想到的,在梦中也会一起梦到;睡醒了便起来,起来了便踏上归途。 在西山宴游时,作者一面俯瞰景物,一面拿起酒杯,斟上满满的酒来喝下,喝酒喝至醉得差不多要倒下来,连太阳下山也不知道。暮色从远处渐渐传来,直至甚么也看不
4、见了,仍然不想回去。那时,作者感到内心一切意念都静止,形体也消散了,与天地万物不知不觉地融合成一体。5.游西山前后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答:作者发现西山前后的宴游虽然都有观看景色和喝酒,但心情极为不同:发现西山前,作者只是借游山水来遣发内心的忧惧,因此到目的地坐下来便喝酒,喝醉了便睡,睡醒了便走,毫无留恋,谈不上有甚么真正乐趣。作者在西山宴游时,先被西山的气势和所见景色陶醉了,然后才借酒来抒发心中的乐趣,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的情形相似,作者在精神上得到前所未有的解脱和满足,因此直至日暮仍不愿离开。6.试据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回答以下问
5、题:(1)作者游西山前和登西山后的心境有甚么不同?(2)为甚么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答:(1)作者游西山前,心情忧惧不安,满怀贬谪失意的悲苦,不甘埋没而不能见用的幽愤之情。他登西山远望,感悟万物为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使自己从形躯(受世间善恶功名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上的自由。所以说:「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忘却了俗世荣辱毁誉,心境为之平静。(2)作者说经过这次游西山,才知道以前的游历,根本算不上游览,真正的游览是由这次开始。因为作者以前的游山玩水,只能说到过有山水的美景的地方,只是逃避现实,而未尝领略过与万物自然为一的逍遥境界,未曾得到真
6、正的逍遥游之乐。所以他说:「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西山有何「怪特」之处?你认为作者描写西山所见一节有没有甚么寓意,试举原文说明。答:西山高耸独立,与其它小山小丘不一样(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在西山上,可以望见类邻近各州的土地,地势高低起伏,有的深邃,有的低洼,有的像蚁冢(垤),有的像虫穴。千里之地,万物之众,都聚在眼底。西山高出众山,青烟白云萦环缠绕,迥出尘世,与天相接。这是西山怪特,与众不同的地方。
7、作者描写西山所见一节,寄寓了作者孤高傲世,不与俗同流的情怀。作者显然以西山自喻。西山高出众山之上,俯视万物,如垤如穴,自不与平庸的小山(喻一般人)为类。作者站得高、看得远,明白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得失荣辱,只是相对的物象(相对于时代与评价的人),毁誉由人,原非自主,实在不必与一般人同样见识。他在西山上,感悟自然的伟大,感悟到万物齐一因而物我两忘,因而从「举世非之」的「僇人」心境中解放出来。8.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用意:1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答: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