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75673
大小:85.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11学年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2.《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3.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A.“仁政”的思想B.“民本"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4.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坛"的景点旁讲解道:
2、“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旅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天与人不相胜”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唐太宗命令诸儒核实校订儒家的五经,并作出官方注解,即《五经正义》。“五经"指的是()A.《诗》《书》《礼》《论语》《春秋》B.《诗》《书》《易》《论语》《春秋》C.《诗》《书》《礼》《孟子》《易》D.《诗》《书》《礼》《春秋》《易》4.“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人伦者,天理也”C.通过内心反省
3、以“致良知”D.只有对别人尊敬才能真正理解“仁”5.对“理是世界的根源”和“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的评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唯心主义B.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C.两者都是唯物主义D.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6.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①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宴“仁”的思想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不断变化,最乡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恩想。回答第12~15题。.7.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4、”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8.在战国时期曾受到秦国推崇的法家却在秦朝以后衰败,主要是由于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的利益D.没有借鉴古代统治方式9.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A.思想内容变化B.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C.社会环境变化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10.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思想明
5、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性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回答第16,--一20题。11.下列关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中,不包括的是()A.工商皆本B.学以致用C.追求人性D.君主立宪12.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王权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3-用心爱心专心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1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明清之际
6、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1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属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B.都参加过抗清斗争C.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D.都是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1题13分,22题12分,23题10分,24题15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予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论语·
7、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豆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分.中间千百余年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
8、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