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见庐山

拨开迷雾见庐山

ID:4481691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30

拨开迷雾见庐山_第1页
拨开迷雾见庐山_第2页
拨开迷雾见庐山_第3页
拨开迷雾见庐山_第4页
拨开迷雾见庐山_第5页
资源描述:

《拨开迷雾见庐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拨开迷雾见庐山——掌握鉴赏方法,排除恐诗心理政和一中吴敏华笔者参加了2008年本省高考评卷,获悉该年诗歌鉴赏全省平均分为3.41,得分率56.83%。纵观历年各省市高考诗歌鉴赏题,得分率都较低。由此可见诗歌鉴赏是高考区分度较高的题型。究其原因,根据我多年高三毕业班教学经验,主要是考生没有掌握诗歌鉴赏的正确方法,再加上理解诗意的语言障碍较大,导致考生一见到诗歌鉴赏题时,头脑就一片空白,于是产生对诗歌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这种情状不妨将它命名为“恐诗症”。诗是一种高度凝炼的语言,要准确把握诗意,就必须调整心态,排除恐惧心理,掌握诗歌鉴赏的

2、基本方法。必须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写了什么,怎么写,表达了什么主题。高考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问题设题的,我们不妨用下图表示。为什么——→写什么——→怎么写——→表达了什么主题作者遭遇意境遣词(炼字)作者思想感情有感而发意象表现手法某种哲理表达方式语言特色和风格由此可见古诗人写诗跟我们今人写作文一样,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哲理的。下面我简要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一、首先应当弄清几个术语。(1)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哪些意象表达哪种感情,常见的意境有哪些等。(2)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如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

3、景抒情、托物言志、寓事于景、寓情于事),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借代、设问、反问、衬托、通感、婉曲、互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用典、以乐写哀、抑扬、化用、比兴。(3)古诗主要类型:思乡怀人诗、伤春悲秋诗、忧国伤时诗、吊古伤今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反战诗、讽谕诗、爱情诗、抑郁诗、悼亡诗、哲理诗。(4)熟记几个著名诗人的诗风:陶渊明朴素自然、白居易通俗易懂、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劲、李清照缠绵

4、含蓄、陆游悲壮爱国、郊寒岛瘦、“韩孟诗派”奇崛险怪、“初唐四杰”清新明丽。这些术语是诗歌鉴赏时必备的工具,考生应当认真掌握。二、学会使用基本鉴赏套路。1、看诗题。诗题传出的信息有:什么类型的诗、诗文要表达什么内容、诗的感情基调等。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属反战诗,要表达诗人喜闻唐军官兵从叛军手上收复河南河北消息时的心绪和情态,诗的感情基调“喜欲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题让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送“杜少府”到蜀州任职,是作者由感而发,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恋和劝慰。2、读注释。高考试卷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通过注解,我们会了解到

5、作者的生平及遭遇,这是理解诗意,推敲诗人写意图及诗歌主题思想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很少见到的诗人,我们对这些诗人的生平及遭遇不了解,那么,我们仅凭诗文是很难准确把握这些内容的。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鉴赏题: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歌,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天地寂寥

6、山雨歌”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试想,如果这两个注解删去,谁能准确理解作者通过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十年”又是什么意思?作者经历了哪些人生波折。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多作品都是作者遭遇某种情境后有感而发的,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告白。而像谢枋得这样人,作品很少,我们根本不了解,那么没有注解,如何把握诗意。因此提醒考生要关注注解内容。3、看设题。看题目要我们回答什么内容。2009年福建省质检鉴赏无名氏的《题壁》一诗。题目明确指出:“本诗以烧火为喻,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

7、能虚空而要扎实。请具体分析本诗所运用的对比手法。”通过这个题目,我们明确了四个信息:①本诗运用了比喻。②本诗运用了对比。③本诗写作意图是劝谕世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④要我们回答的问题是分析本诗所运用的对比手法。即分析什么与什么对比,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由此可见,看题,能让我们明确答题方向和内容,有时还能促进我们对原诗诗意的理解。正如本题给我们的信息③,如果没有看题目,原诗诗意真是让人费解。4、品正文。品读原诗诗文是根本。也是我们准确把握诗意的主要信息原,因此我们必须在准确读懂诗题,注解和考查的题目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情

8、感融入诗的意境中,去品读诗文,透过诗文,揣摩、窥测诗人的思想情怀。(1)品味诗歌形象,探究诗歌意境。诗歌形象是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不多指诗中的景象或物象。a、品味诗歌的人物形象。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