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通用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年级第一课新学期开始了【主题说明】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二年级小学生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对小学生活比较熟悉,但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自控力、自觉性都有待提高,因此,新学期开学伊始,有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除身材长高外,还学到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锻炼了一些能力。在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变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3.行为
2、目标: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难点: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课前准备】1.搜集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照片、作业本若干。2.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也可展示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2.学生分享暑假的快乐。3.教师小结:快乐的假期已经过去,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导入本课课题。1.此处教师可酌情改变活动方式。2.本
3、环节用时约5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通过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审视,为自己的变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并明确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活动一:不一样的我1.教师可以采用书中的两幅图,也可以课前搜集学生的一、二年级的作业本,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不同。2.学生分小组,各自找出自身发生的变化。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小组成员的变化。4.教师总结: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们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既有外在的变化,如个子长高,身材壮实,也有内在的变化,如知识增加了,能力提高了,更加坚强了。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会经历不同的变
4、化,现在,新的学期开始了,为迎接新的变化,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引入活动二。活动二:你准备好了吗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课本中列举的两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交流的方式。2.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方面的准备工作:调整作息、准备学具。6.引导学生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学生可以画出来,也可以写出来。7.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打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心理引导:从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内在的变化,同时,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为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分享屋(总结提升)归纳出新学期
5、开始的准备计划。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分享屋中的儿歌。2.组织学生在儿歌中寻找新学期的计划。3.学生在全班分享。4.教师给予反馈、补充。心理引导:总结提升感性的认识,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性认知。1.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分享。2.教师的补充应有事例佐证,便于学生理解。3.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1.教师呈现要求:新学期,1.强化学生执行新学期计划,增强对新学期的向往。你准备怎么做?请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2.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回顾自己开学以来的表现,把自己表现好的行为告诉父母,不够好的行为暗暗下决心改正。此环节可由教师灵活安排活
6、动方式。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练习题】在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你会做哪些准备呢?【活动反馈】1.学生对活动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2.最后一环节,学生能否坚持。【教学参考素材】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熟悉了小学的生活和日常行为规范,此时,可以逐步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逐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老师和家长不是放手“不管“,只是让他们能够逐步学会管理约束自己,能够更快地适应新学期的生活。比如,新学期开始前,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新学期做好准备,家长只是提醒孩子做
7、准备,而并不告诉孩子具体准备什么。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同时自控能力得到锻炼。其实家长可以在生活的点滴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寒暑假带孩子旅行,可以让孩子参与整个旅行计划的制定、收拾行李。在整理物品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学会将物品分类,尽量避免家长代办。【心理学背景知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眼中的“行为”与“习惯”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Waston,1878--1958)创立的一个心理学学派。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在华生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
8、的,因而无法对它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行为。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