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学案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学案

ID:44709093

大小:19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5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学案_第1页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学案_第2页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学案_第3页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学案_第4页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授课人罗庙中学王春桥教材分析《声现象》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教材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内容呈现的多样化。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时隔半年,学生现在对声现象知识的了解介于已知和未知之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归纳,知识的应用和升华。另外相比于新课,上复习课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复习课时应尽量避免枯燥。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及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应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⑵技能

2、目标: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复习加深对实验方法、探究步骤的理解和应用。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难点: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区分音调与响度教法及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供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快捷传递信息,增大课堂容量。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培优辅差,资源共享,突破难点,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的环境,在讨论、交流中生成资源,共享资源。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学生经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播放视频文件“父亲”听音乐让学生体会到.声音的

3、美妙知识回顾整合探究声现象这一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学生回顾讨论回答让学生回顾知识。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家的知识只能模糊的展现本章所包含的知识,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还是一起看看红红同学是怎么探究这个问题的?.展示红红的探究活动看完探究活动你们明白了什么?声又是怎样传播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到实验室看看同学们又是怎样探究这个问题的?展示气体、液体、固体传声的探究活动,播放真空铃视频。组织小活动:关于声速的抢答知识探究: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

4、都在振动演示硬纸片划木梳,回顾音调音调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声音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演示击鼓,回顾响度响度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距离和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游戏“听声辩人”,讲解音色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发声体不同,不同。知识探究: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对于我们来说声有哪些作用?生活中的哪些实例展示声的利用的图片展示噪声的来源、危害

5、要求学生思考减弱噪声的方法知识探究: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的观察、分析回答观察、分析、作答参与分析并作答观看、作答聆听,思考,回答聆听分析、作答思考、作答观察、思考并作答回顾声的产生回顾声的传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回顾音调回顾响度考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小结,要求学生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讨论、归纳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知识巩固应用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

6、件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图1—6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

7、度变慢D.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