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74682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面瘫的治疗体会【推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面瘫的治疗体会,病因:本病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也称贝尔氏麻痹。确切病因不明,多有睡卧当风受寒史。祖国医学对该病的分型也不是太统一,但大多以风寒、风热、寒湿及痰瘀论治者为多。诊断要点一、多发病突然,任何年龄均可,但以20・40岁最多见。二、患侧面部肌肉瘫痪,不能皱额,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挤眉,闭眼,示齿,鼓颊障碍。病变部位的确定1、核下性:(1)后颅凹病变,有面瘫,唾液及泪腺分泌减少,舌前三分之一味觉减退听神经及其他颅神经损害的表现。(2)内听道和膝状神经节之间病变,
2、其表现同后颅凹病变,但无听神经受累的表现。(3)膝状神经节病变:伴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或鼓膜外疱疹是谓享特氏综合征。(4)镜骨肌支和鼓索之间病变。面瘫、唾液腺分泌减少,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5)鼓索之远端病变:面肌痉挛。(6)鹅足之后的病变:部分面肌瘫痪。2、核性:多为二侧性,常伴有外展神经麻痹。我们了解了和确定了病变的部位,对我们判断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有面瘫周围性与中枢性的区别和预后则完全不同。当我们了解了上述病变的部位,治疗上也就心中有数了。比如核性面瘫是由于脑干部位之面神经核
3、病变所致,治疗难度就大,预后就差。而面神经干本身的受累,如茎乳突(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炎症所引起的病变,预后就好。下面我们就谈谈治疗。我在临床上碰到的面瘫不少,一般我多按就诊者发病时间的长短和中医辨证分型去诊治。如患者发病在一周以内者,多采取局部或远道刺血的方法去治疗。五天一次,嘱患者自灸。往往能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老师们是西医,我建议用甘露醇20%每次125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因面瘫的急性期,面神经水肿,周围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甘露醇有脱水、扩容、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急性期的面瘫
4、,清除水肿是关键,所以用甘露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过一周,且没有好转的患者,除了刺血和灸外,我们就应加上针刺的方法。具体取穴和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踊跃交流,把自己最好的治疗经验介绍给大家。但我觉得彭静山教授治疗面瘫的方法就很好。不管采取什么方法灸法是一个不能放弃的选择。具体方法如下:1、甩针挂钩疗法:用5寸长针,由患侧颊车穴进针,由深而浅,针尖至口角,针尖5分处按压皮肤。右手捏住针柄向一个方向旋捻几下,猛力向外一甩,使面颊堆累皱缩,口唇及颜面渐趋正向,外甩5・10次后将针掣出。如针尖
5、上缠有肌肉纤维效果更好,也可向外甩数次,将针向耳部拉紧,令患者手捏针柄20分钟许。2、三睑疗法:(1)落睑法:在完骨与翳风之间寻找压痛明显处,以1・5寸针向眼球方向刺入一寸许。如取穴准,针刺角度正确,不能合闭的眼睑可立即闭合。(2)点睑法:上眼睑麻痹不全,可用5分针,以左手按紧上眼睑,右手持针以15度角边刺边退,似用针划,不可深刺,勿令出血。点刺后,眼睑也立即闭上。(3)穿睑法:上睑麻痹或痉挛,久治不愈时,可用1・5寸30-32号针,刺入上眼睑中层,留针5分钟后慢慢拔出。勿令出血,针后可感眼睑松快。且可微闭,但此法
6、难度大,仅适合其它法屡治不建之重症。3、口唇点刺:口日久,咀嚼不便,食物滞留齿外,流涎不止者,按紧口唇,用小三棱针在患侧上下唇轻轻点刺,出血少许为度。4、口腔泻血:眼睑可闭,但口久不恢复者,用三棱针浅刺口腔粘膜。针针见血,并加以刮压,出血多些为好。吐净瘀血,不必漱口。5、两点四周:病情较重者,久治不愈,可针患侧四白、翳风二穴。谓之两点,宜用补法。再由地仓、透人中、人中透健侧地仓、健侧地仓透承浆、承浆透患侧地仓、对治疗口歪,效果甚佳。6、眼针疗法:以5分30号针沿皮刺入,针眼上焦区,留针5分钟,对新病,小儿之面瘫,效
7、果明显。7、交经繆刺:病久者,可在健侧面部,眼上至唇下选3・4穴,用泻法。8、梅花针叩打疗法:适用于患侧面部感觉迟钝,针刺效果不佳者,用梅花针按常规隔日叩打患侧一次,手法要轻。9、循经取穴:病在膀胱经,胆经循行部位较重者,可取申脉、金门、光明、地五等穴。以大肠经、胃经、小肠经、胆经循行部位较重者,选用颊车、地仓、太冲、额謬、大迎、阳谷、侠溪。10、调整经络法:测定十二经井穴旁的爪甲的知热感度,或测定十二经脉原穴,辨明经络虚实,一是埋皮内针于虚测背俞穴,一是针刺病变之经脉的穴位,此法适于久治不愈者。对特别顽固的,治疗
8、数月不能恢复者,我就采取针刀切割,埋线,重灸,刺血等综合治疗,对临床上遗留下的重点问题,则采取更针对性的方法去治疗。如只留下额纹消失及皱眉受限:我们就取攒竹,阳白重点疏通局部经络。如只留下眼睑扩大不能闭目者就取地机穴,因为地机为足太阴经的郑穴,可调脾经之气血,而眼睑属肉轮应脾。如眼泪多者取至阴,阴陵泉,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止于至阴处,取之乃“上病下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