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门脉高压性胃病33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门脉高压性胃病33例临床分析作者:王彦君李振军刘明刚刘艳英曲鹏随着胃镜的普及,肝硬化胃黏膜病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已被人们所认识,肝硬化并发胃黏膜出血、消化溃疡出血也被引起重视。通过对我科33例PHG临床资料分析,探讨PIIG与IIP感染、Ch订cTs分级及消化道出血的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6刀至2009年5刀,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55例,确诊为PHG的肝硬化患者33例,选择同时进行I
2、IP检测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3〜63岁,平均43.9岁。肝炎后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有6例彳亍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肝硬化,其余均为临床、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和(或)CT检查诊断;肝功能采用Child-Pugh分级,其屮A级10例,B组9例,C级6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胃炎并进行了HP检测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5〜68岁,平均46.9岁。以上两组患者均为本地居民,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o1.2诊断标准1.2.1门脉高压参照Bayraktar等[
3、1]标准,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诊断为门脉高压:①巨脾(B超下脾脏长轴〉130mm);②血小板计数V100X109/L和白细胞计数V4X109/L,连续3次以上;③B超下门脉宽度>14伽或脾静脉宽度>10mm;④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1.2.2PHG以胃镜诊断为主,参照McCormack等[2]的诊断标准,轻度:①淡红色小斑点或猩红热样疹,②黏膜皱壁表面条索状发红,③Mosaic征-白黄色微细网状结构将红色或淡红色水肿黏膜衬托间隔成蛇皮状;重度:①散在樱桃红斑点,②弥散性出血性胃黏膜病变。1.2.3Hp感染同时做快速尿素
4、酶试验、Hp分离培养,2项阳性者诊断为Hp阳性,2项阴性者诊断为Hp阴性。1.3方法①活检取材:胃镜检查时在胃窦前壁距幽门2〜4cm处钳取胃黏膜2〜3块,清洁活检钳,在胃体前壁(如有病变则以病变明显处)钳取胃黏膜2〜3块,送病理组织学检查。②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窦部和胃体部组织各1块,分别做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判断:5min内呈现红色为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1.4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用x2检验,相关性检验用等级相关进行分析。2结果2.1PHG发病率,我科同期进行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55例,PHG患者33例,PHG发病率为60%(33/
5、55)o1.2PIIG组和慢性胃炎组Up阳性率的比较,PIIG组Up阳性率为36%(9/25),慢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58%(14/24),两组相比H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o2.4Hp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肝功能分级的关系,25例PHG中,A级10例,Hp阳性率为40%(4/10);B组8例,Hp阳性率为33%(3/9);C级7例,Hp阳性率
6、为33%(2/6)o三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5在33例PHG患者中,出血糜烂性胃炎18人(5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人(18%),33例PHG患者镜下特点以蛇皮样改变最为多见,共30例,占94%。蛇皮样改变主要分布在胃底、体;其次为散在分布的樱桃红斑,共10例,占34%;黏膜下弥漫性出血较少见,仅2例,占6%。部分PHG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糜烂,共9例,占27%。慢性胃炎胃黏膜都是红白相间改变为主。随肝功能Ch订d-Pugh分级级别增加,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P<0.01);而随着食管
7、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上升,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亦有上升(P<0.01)o3讨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常伴发PHG,肝硬化晩期患者的流行率和每年发病率分别高达70%和30%[3]o被认为是少量胃肠道失血的重要原因[4],它是肝硬化的常见肝外表现。本文PIIG发病率60%,糜烂出血55%与文献报告一致。同时本文有24%(6/25)例患者是经胃镜检查后确诊肝硬化的,说明胃镜检查对PGH和肝硬化的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目前有关PHG与Hp感染关系的研究较少,文献报道也不尽相同,冃前还未发现肝病时胃幽门螺杆菌增加的证
8、据[5],大多认为HPG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PHG的Hp感染率比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低(P<0.005),且与PHG的程度不相关(P>0.05),可以认为Hp感染对PHG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影响。PHG患者的Hp感染率降低与肝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