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61151
大小:2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讲学稿设计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讲学稿设计浅谈在数学教学屮,不少老师老师都知道:数学必须以训练为主,可是课时又大都用于讲解上;明明知道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岀学生的主体地位,可结果往往上成满堂灌,不把时间留给学生;明明知道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可常常是把数学课上得死气沉沉,让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为什么积极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得不到落实?为什么脑子要进行改革、创新,可脚步却停留在老地方?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贯彻落实这些思想观念的教学结构模式。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工作,就必须以备教为主
2、改为教学结合,以备学为主。在教案设计上必须留有学生活动的空间,最后的教案是在课堂上,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屮完成的。因而讲学稿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讲学稿的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呢?一“教案”和“讲学稿”的不同内涵“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是为“教师的设计”。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讲学稿”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慧
3、,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讲学稿”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设计”。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二.讲学稿的思想内涵1.体现当代知识观的基本思想传统教育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个体对知识客观意义的外部接受,因而具有机械绝对确定封闭的特点。当代知识观认为,知识的获得既是一个积极的内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同时又是师生围绕教材开
4、展对话进行视界融合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讲学稿的设计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它改变了以往把知识看作是…种简单的移植。要求学4: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扩展。课堂教学屮,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互动。让学生与隐退于教材背后的作者、编者,与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教师,与其他同学不断地进行多种经验交流对话,从而拓展了教材的可能空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观念只强调教师的主导行为,并H主要是“教的行为”,学生听讲,记笔记,作业虽是“学的行为”,
5、但大多为被动的接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一一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去。现代教育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讲学稿的设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白由发言,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于教参、权威的见解
6、,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和潮流。为此,新课程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改革的核心。讲学稿的设计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生动、活泼的支持性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理解、尊重、赏识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如何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个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留给
7、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问题设计科学安排,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讲学稿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满足每个学生口我实现的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中,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讲学稿设计的原则1“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讲学稿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
8、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讲学稿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在设计和实施讲学稿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