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定位与编辑责任

读者定位与编辑责任

ID:44660260

大小:4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读者定位与编辑责任_第1页
读者定位与编辑责任_第2页
读者定位与编辑责任_第3页
读者定位与编辑责任_第4页
读者定位与编辑责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者定位与编辑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者定位与编辑责任遵照编辑部邀我等评刊的嘱托,近日比较细心地阅读了2012年的几期《北京档案》杂志,学习的同时,谈一点体会和看法,很粗浅,供编辑部的同志们做个参考。一、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贵刊一直位居全国档案期刊的先进行列,近几年来,刊物的整体质量显著提高,可以看出,从社长、总编到每名编辑都下了不小的功夫。刊物内容,包括言论引导、栏目设置、文章布局、文字编辑、美术设计及编辑策划都体现出新的追求。作为一直关注贵刊的读者,很为你们高兴。二、“档案文化”栏冃特色突出,内容丰富“档案”上接“文化”,而且设置了二级栏目,

2、刊发了许多视角广阔、既有可读性,乂有京城特色的好文章,这是贵刊很有见地的创新。也许有人会嫌此栏目内的文章内容比较“杂”,但“杂”正是这个栏目的耀眼Z处。北京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的、现实的,可做文章的素材很多,能写这类文章的人也很多,喜欢看此类文章的人就更多了。特别是档案部门的同志,从事的是一种文化事业,具冇较高的文化素养是管好档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耍基础。所以,这类文章刊物多发一些,大家多读一些,对提高档案人员的水平是有好处的。这个栏目刊发的文章,能够引发档案工作者学习的兴趣,丰富我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对

3、编辑部的同志来说,是做了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今后,编辑部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编辑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多往外跑跑,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文化活动,认识和联系更多的作者,组织到更多、更好的文章。三、对理论业务文章作者的分析贵刊的性质是北京市档案局领导下的档案业务指导刊物,档案业务方面的文章应该是刊物的重点。这在刊物前4个栏目的编排中很好地休现了出来。我感到似乎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是,“理论探讨”与“业务研究”两个栏目所刊发的文章,作者群冇点儿过于偏重于高校的教师。我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第7、8、9、10、11五期

4、,这两个栏目刊发文章依次为:10、7、10、11、11篇,总计49篇。其中,作者来自于高校的文章(不含3篇高校档案馆、室文章)分别为7、4、4、8、4篇,总计27篇,所占比例为55%。这是从篇数的角度讲,由于这些文章大多篇幅较长,如果从所占页码看,分量就显得更重一些。贵刊的订户与读者绝人多数是区县档案局馆、市直机关与下面基层档案室的档案T作人员,高校从事档案教育的人员是很小的数量。仅从订阅数量的角度考虑,对基层档案工作者来说也有失公平。再者,高校师生的文章有些过于空洞,与档案馆、室的工作实际距离太远。本人忝

5、居高校档案专业本科毕业生之列,水平不算高,但在档案人员队伍中也不算太低,尚有不少文章看不懂,对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来说,怕是更难以卒读。來自基层档案部门的文章太少,对刊物的长远发展不太有利。以比较典型的第10期为例:理论、业务文章共11篇,出自于高校作者之手的就达7篇,比例高达64%。其余4篇:2篇出自市局,1篇出自国家局,1篇来自高校档案室。其他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作者,尤其是北京基层作者则一篇没冇,这似乎冇点说不过去。形成如此情况,有作者与编辑部两方面的原因:从作者角度分析:现行体制下,高校教师有发表文章

6、的压力,因此写作投稿的积极性很高,所写文章理论性强,文字水平比较高,容易被编辑采用。毛病是这些作者多数缺乏,甚至没有档案馆、室工作的实践,文章内容与档案工作屮的实际问题关联不多,多数读者对此类文章很少阅读兴趣。一部分档案工作者进入公务员行列,不再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大大减弱了写文章的动力。一些基层档案员写文章感觉困难,且刊物上他们的文章很少,费很大力气写了篇文章,发表的可能性却很小,所以没有写稿的兴趣。从编辑这儿来说:来自高校的稿件不请自来,文章理论性强,而且文字水平较高,发这类文章,刊物显得很有面子。而口这

7、些稿件编辑加工的工作量不大,用着也比较方便。基层来稿不仅数量冇限,文字水平一般也不算太高,编辑加工难度较大。有些稿件内容虽说很好,但文章结构散乱,语病太多,个别稿件如欲发表,几乎需要编辑重写。编辑选稿、发稿的标准、倾向,对作者来说有一种宣示和引导作用。你发的那一类作者的稿件多,这一类稿件的作者就越能写。相反,刊物上很少露面的稿子,也就没人爱写,来稿也就越来越少。《档案学通讯》应该是偏向纯理论的学术刊物。但近年来似乎剑走偏锋,基层档案工作者的文章占了很大篇幅,冇些文章的内容连业务探索都算不上,只能说是工作报道

8、,但恰恰是这些文章,贴近档案工作实际,基层的读者很欢迎,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一家学院的校刊,分走了档案界很大一批订户。《黑龙江档案》从形式上看,总体水平不算特别高,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来自基层的稿件很多,业务经验与工作动态的交流占据了很大篇幅,在面向基层的业务指导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而《北京档案》把宋贵的篇幅开辟成了高校教师发表文章的园地,而忽视了本刊大多数订户、读者的需要,难免有为他人作嫁衣裳之感,似乎不太妥当。这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