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

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

ID:44638449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上传者:U-7604
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_第1页
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_第2页
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_第3页
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_第4页
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摘要通过对农业科研育种单位的现状和优势进行分析,认为科研育种单位走科技种子产业化之路很有必耍,也是种子产业化自身发展的客现耍求,同吋对科研育种单位实施种子产业化提出了探索性意见。关键词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产业化;对策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一5739(2009)16一0345一021科研育种单位的现状目前。农业科研院所被划分为非营利型科研机构和营利型科研企业两部分,原来隶属于农作物研究所的农业科技开发服务部等小型科技企业转制为农业科技种业公司。实际上是将种子产业链分成了2块:一部分是科研育种事业单位。不具法人资格;另一部分是从事种子经营的种业企业,冠以二级法人。1.1人员体制不健全职能划分方面,科研育种单位的任务是农作物新品利选育,新品种选育出來后其繁殖、生产、销售由种业企业经销;资产和人员方面,由原来的1个单位。改制后分成了2个机构。致使科研育种和种业企业机构资产交叉使用,资产不清。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占用了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编制。享受的是科研事业人员的身份,从事的是种子营销工作。从而导致科研育种单位人员受编制局限进入难。科研人员短缺,后继乏人;而科技企业也同样受人员数量限制。高档次人才不愿意进,普通职工支撑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也存在短缺和后继乏人的现象。企事业管理不成体系,经营机制没有健全,企业经营者责、权、利不明确。科研开发有其名无其实,收效不大,影响了科研后劲。1.2收入分配不公正随着科研休制机制创新的不断深化和种子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在科研育种与种了营销衔接的各个环节中,利益分配不公逐步成为2个单位孑盾的焦点。特 别是育种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无偿占用和使用育种成杲的侵权现象没冇从根本上改观。一方而,良种被大而积推广应用。不仅创造了成百上千万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口为品种生产和经营单位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收益;另一方面,育种单位经费奇缺,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境地,低重复的研究导致发展受到限制,职工的福利性保障没有希瑕,培育良种的育种家们工资收入不如种业企业一般职工奖金收入。种业企业没有成为育种投资的主体z—,这种非正常现象严重挫伤了育种家们为种业企业捉供成果的积极性,同样也急剧驱动着科研冇种单位不得不从单纯的学术彖分塔中走出来,把眼光放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优良农作物詁种的选育开发上,建立起自己的良种繁育基地和销售服务网络,自觉不自觉地向育繁推、产供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形成自己的种子产业化体系,向市场要效益,在竞争中求发展,将口己的成果商品化,转化为生产力。2发展种子产业的优势科研育种单位建立种子产销体系、发展种子产业,看是一•种机构的重复和人财物的浪费,但从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却是为种子市场引入了一支颇具竞争力的生力军,有利于种了市场的发展、壮大;而且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了产业有着自身特冇的、其他种业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2.1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储备农业科研单位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国内外知名的育种专家以及农业科研领域的屮青年学科带头人,是快出成果、出品种的力量源泉。近年来,随着科研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还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整天和农村、农民打交道,勇于吃苦、勇于奉献,具有宏图大志和创业精神。为了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农业科研人员收集、鉴定、创新了大量的品种资源。为选育出适合生产实际应用的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种子检测手段,种子从选育到培育成功,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科学的方法。农业科研单位拥有自己的新品种权,冇控制新品种原种或亲本种了的能力,占有市场的主动权。种子产业是科技型产业,良种的选育是该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新詁种的选育,种子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良种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每:T5年推广品种就普遍更换1次。这就要求种子系统不断地向生产一线提供新的品种,以满足生产需耍。目前。育种方法不断更新,已由原来的常规育种方法。向生物、化学、物理、转基因等多学科的高技术发展。种业产业化也对良种繁殖、制种技术以及种子的后续处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据资料统计分析,中国数万家种业企业。有科研开发能力的企业不到总数的 1.5%,研发投入不到销售额的1.0%,真正由种子公司捉供的商品种子仅30%左右。每年推广使用品种中的90%以上是由科研育种单位提供的。因此。科研育种单位在种业产业化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科研育种单位能在资金、设备等其他经营条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够在种子市场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Z-o2.2发展种子产业能有效地保护育种者的利益作物新品种的保护力度直接影响到育种者的利益和积极性。随着屮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育种者权力的保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研育种单位发展自身的种子产业是口前一种最直观、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它保证了育种者对处置具选育的品种享冇独特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育种者的利益,调动了育种者的积极性。2.3减少了中间环节据冇关资料显示,屮国每年取得6000多项农业成杲。成杲转化率只有30%〜40%,主要原因是科研与生产之间环节过多。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子产业。能减少屮间环节,缩短良种培育到应用推广的距离,使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更快速、有效。随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产量、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中间环节的减少,能增强科研育种单位对市场的墩感性,使育种目标针对性更强,能适应高质量、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捉高了育种者的市场意识。2.4更具有市场经济的特点科研育种单位的种子产业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经营是一种较为单纯的经济行为,它的风险和利润直接來源于市场的运动。正是出于这种鲜明的市场经济特点,使其在进入种了市场时没有行政干预和执法障碍,有利于种了市场的规范化和公平化。3存在的问题科研育种单位在种了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障碍。首先,是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老观念;其次,是资金和经营人才的缺乏、内部分流和利益分配以及竞争的非公平性:再次,是科研育种存在力量分散、偏重短期效益的问题。 4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4」牢固树立以科研为根木的宗钉意识无论何时都不能忽视和削弱科研力量。要注重处理好科研与开发的关系,加强科学研究,增强科研后劲。只有以强有力的科研作后盾,金业才有生存的基础,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成果优势和广大农民对科研单位的信任度,创立口己的品牌,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争取更大更持久的市场。4.2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新型种业体系农业科研单位创办的种业企业不可避免要受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彩响,这就必须要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现代种业企业,建立股份制企业,营造全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全新的企业分配制度,以效益定分配,以业绩定酬劳的奖励制度。农业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拥冇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群体,在新品种研究开发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实施技术创新,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注重优质、专用与特色育种。通过采用国内外先进和适用的技术,促进农作物品种更新,提高新品种的质量,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对农作物品种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作物种子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木,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提高种子的市场占有率,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4.3建立信息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农业科研单位具有大量的农业科技图书资料,并能通过计算机上网杳询,科研院所Z间交流亦日趋频繁,科技人员时刻关注着本学科的发展情况。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着各种农作物品种的中试任务,能及时掌握新品种的发展动态。在生产经营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效益为中心,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立口己的营销网络,注重与客户的感情沟通与信息交流。品种推广到哪里,科技服务就跟踪到哪里,冇利于良种的推广与经营,并能赢得良好的声誉。在营销方面,要注意因地制宜,采用直销、委托代理、连锁经销等营销手段。依靠技术、服务优势,不断改善售后服务,建立服务导向型营销体系。确立起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以销定产”或“以需定产”的现代营销战略。对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进而确立市场目标,进行产品定位。4.4建立行Z有效的激励机制 职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建立在主人翁责任感的基础之上,尊重员工的自主性,使之参与企业管理,进而促进其潜能的发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激发其责任感,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激励机制的制定应从工作本身、员工对工作的期望值、对员工的奖励形式等方面出发。根据工作的不同岗位、性质和实现的目标。制定有差异性的激励形式。激励机制要体现公平原则,体现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与考核制度、晋级制度、培训制度相结合,采取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农业科研单位的种业企业冇利用价值高的新成果、新技术,冇自己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要中请保护这些知识产权;同时,要设计制作有特色的种子包装袋,并申请专利保护,注册自己的种子商标。这些知识产权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品牌的创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4.5加强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公司的主体素质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经营者素质的竞争,这是决定企业运行效益和效率的决定因素。种业企业是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完全要取决于全休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者的素质。这就要求种业企业在经营管理屮,必须在思想观念、领导艺术、决策水平上要有一个全面的转变和提高。资料显示:美国倒闭的企业约90%是由于管理能力不强而造成的,日本由于经营不当而倒闭的企业占72%,中国长城种业的倒闭也足以说明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种业企业主体素质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经营者和全体职工的素质是基础,管理者的素质是主导,既要重视对全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养,更要重视领导者、财务人员等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