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临床分析【摘耍】目的探讨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囊汤组25例中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桂枝茯苓胶囊组25例中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6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囊汤组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组。结论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卵巢良性肿瘤的一种,分为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和良性囊性畸胎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一般多见于中年女性。近几年来发现,卵巢囊肿,在中、青年女性中发病率高,如失治、误治,囊肿发展较大,或发生蒂扭转,必须手术治疗。因而早发现、早治疗,可免除手术痛苦。
2、我们用自拟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取得了疗效高、经济方便的满意效果,大大减少手术机率,免除手术之痛苦。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消囊汤;卵巢囊肿;疗效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卵巢良性肿瘤的-种,分为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和良性囊性畸胎瘤,可以发生丁任何年龄阶段,一般多见于中隹女性。我们用口拟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取得了疗效高、经济方便的满意效果,大大减少手术机率,免除手术之痛苦,现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消囊汤组25例,桂枝茯苓胶囊组25例。检查盆腔子宫正常,一侧或两侧可扪及囊性包块,均未服避孕药及免疫调节制剂,两组临床资料
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均B超检查提示囊肿,其中直径>5cm者15例,3〜5cm者20例,3cm以下者15例;一侧卵巢囊肿35例,双卵巢囊肿15例。囊肿中有分隔线者17例。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I韦I。排除患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以及同时接受其他多项治疗者。2治疗方法消囊汤组用消囊汤。川楝子12g,柴胡10g,三棱,莪术各9g,香附12g,白花蛇舌草15g,赤芍12g,白芍12已延胡索10g,丹参15g,茯苓10g,白术10g,黄茂12g,甘草3g。加入500ml清洁自来水按常规煎法煎至100m
4、l,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服,1剂/d,经期停药,服「2个月B超检查1次,囊肿消退则停药,否则继续用药。3个月后可改为每2d服1剂,共治疗6个月。桂枝茯苓胶囊组月经干净后笫3天开始用桂枝茯苓胶囊3粒,3次/d,饭后服。治疗6个月。3结果3.1诊断标准B超探查:囊肿消除,腹痛消失为治愈;囊肿明显减小,腹痛消失为有效;囊肿前后无变为为无效。3.2治疗结果消囊汤组25例中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桂枝茯苓胶囊组25例中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6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显(P<0.05),消囊汤组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组。4讨论卵巢囊肿,属祖国医学“广徵瘟”、“积聚”范畴,
5、虽属有形之物,但和实质性的肿块冇着质的区别。卵巢囊肿属屮医“?頫”范畴,多由妇女月经期或产后胞脉空虚,调摄失宜,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阻滞胞脉,蓄积H久搏结成块而成。消囊汤方中川楝子苦寒性降,能引诸药直达胞中,兼可疏泄肝经郁热,解郁行气止痛;柴胡辛苦微寒,升发之性能引肝经清气上升,条达肝气而疏泄肝郁,一升一降,二药相须为君药。莪术、三棱破血祛瘀,行气止痛;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香附辛能散结,苦能降逆,其功效疏肝解郁,谓之“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共为臣药。延胡索辛散温通,行气活血,又具良好的止痛功效;口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赤
6、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加强臣药活血化瘀消?功效;茯苓、白术健脾胃,利湿消浊;黄茂益气,起到气行则血行功效;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调理冲任,促使囊肿消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赤芍、白芍、丹参、黄英能改善全身微循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吸收吞噬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疗效显著,口随着卵巢囊肿的消散,机体全身疲乏、腰酸、带下异常及月经失调等症也有明显的的改善,说明英有整体调节功效。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卵巢良性肿瘤的-种,分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良性囊性畸胎瘤,可以发生丁任何年龄阶段,一般多见于中年女性。近几年来发现,
7、卵巢囊肿,在中、青年女性中发病率高,如失治、误治,囊肿发展较大,或发生蒂扭转,必须手术治疗。因而早发现、早治疗,可免除手术痛苦。我们用自拟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取得了疗效高、经济方便的满意效果,大大减少手术机率,免除手术之痛苦。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71-572.[2]土建华.中笏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4-194.[3]司徒仪,杨家林•妇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牛出版社,2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