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31251
大小:20.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中心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武胜关镇中心中学姚文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重“教”不重“学”。不少教师急功近利,为了应付考试,一切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我怎么“教”你怎么“学”,不关注学生对学法的了解掌握,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重“知”不重“思”。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把知识讲得详细透彻,却不注意留给学生思考,观察和对比的余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提升。重“仿”不重“创”。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后也就怎么做,结果是学生学习方法千篇一律。而教师对学生这种没有创新品质的“仿”,不但没有感
2、到忧虑,反而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重“偏”不重“全”。抓少数学习好的尖子生,忽视甚至放弃后进生,抓少数要考的“知识点”,忽视或放弃众多重要的“知识面”的掌握。这种“精英主义”和“经典主义”的教育,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形”不重“神”。只在浅层意义上实现教学目标,忽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从而使历史教学的核心意义失去了光辉,不利于历史教学目的的完整实现和对学生的深层培养。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以分数为本,把分数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唯一参数,致使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方案,评优评先,评职称,均与分数,名次挂钩。因而学校,
3、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长期形成了一致观点:分数高于一切,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忽视教学教研。很多农村中学虽然成立了历史教研组,但所谓教研活动仅是“两会”:即期初“布置会”(布置工作),期末“总结会”(总结工作)中途很少开展教研活动。校与校交流少。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很少组织历史教师外出学习,听优秀公开课,参加教研活动。这样,校与校之间不能取长补短,无法从整体上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现状的对策第一,要解决好重“教”不重“学”的问题,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导“学”重于施“教”这个道理,才会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调动
4、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真止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第二,要解决知识传授上的重“知”不重"思”的问题,必须建立人本教育理念,不能只重知识传授,而更应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学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上,更要注意是提高其自主思维能力,第三,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要实现由重“仿”到重“创”的转变,关键要转变教师的思想。在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解决学科问题的模仿能力,然而,绝对不能到此为止。“仿”是最低层次能力的体现,更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起点。对于具体的历史问题,应允许学生
5、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水平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只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才能真正形成勤学,深思,自主创见的良好学风。第四,要改变教学中重“偏”不重“全”的现状,要求教师从内心改变对全体学生的认识态度,真正认识到全民素质的提高与全体学生相关的道理,在对学科知识的把握上要做到既要重“点”,乂要顾“面”,“点”“面”结合,相互融合。第五,在实现教学目的上,既要重“形”又要重“神”,既要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技巧,又要通过历史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增长历史借鉴能力树立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