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28617
大小:2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分享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享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小学科学是一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走近自然、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它既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献身科学研究的内在情感,又是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启蒙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好坏,对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第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第二,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第三,学生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由此造成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是:第一,重结果甚于重过程;第二,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第三,重教育者对知识重要性的看法甚
2、于重社会、市场对知识的需要;第四,重稳定的知识甚于重新兴的知识。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科学》课的教学要求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冃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是教学组织者,怎样在课堂上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精神,如何在完成基本的科学知识传授的前提下,重视学生兴趣能力的提高、培养科学探究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探究”教学中引入“分享”教学,谈谈几点体会。一、提问中的分享。提出问题是科学学习的首■要前提。国外有专家组这样说:“如果课堂上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那既然学生都已能凹答了,这堂课
3、干什么还耍上呢?”专家组的意思是:课堂上应该是学生有问题,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师生共同讨论。但是要让学生提问,尤其是提的问题要恰如其分的点到教师所希望的要点上,能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重点,鉴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生理特征,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目标。本人在教学中引入分享式教学,却能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分享,顾名思义,就是说把相通或者相近的知识和别人一起享有。小学生的认知具有很大局限性,他们所提的问题往往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和感知上,不可能考虑得齐全、方方面面,甚至还带有一定的认知误区。但是,如果把学生提的问题有机统一起來,集中起來,由教师组织跟学生一起探讨
4、,从中找出有用的、合乎逻辑的问题,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本人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将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在开篇通过简单的导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问这个环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想研究的话题,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剔除难于解决的问题,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教学打下铺垫。如在小学六年级的《火山和地震》一课中,在开篇我播放了两段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视频,学生被火山和地震的破坏力和壮观场景所惊呆了,接着引导“关于火山和地震,你们先研究些什么?”,马上就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想要“研究什么”的问题上。然后学生分组讨论,统一意见后,提出了很多想研究的话题:“
5、火山和地震怎样产生的?”,“火山和地震会造成哪些破坏?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等等,通过共享式的问题,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出来,为后续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二、猜测中的分享科7学习屮,対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种种假设,是进行后续科学探究的基础。合理的、切合逻辑的假设往往能够激起学生更加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但是,对于不合理的假设,教师因为要与学生一起分析不合理的因素,往往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严重的还会影响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在教学中引入“分享式”教学,却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提出的猜测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
6、知识范围,分享各自的已有知识,然后由学生修正,剔除不合理的假设,最后汇总全部学生的结果,提高到统一的高度来。如在小学五年级的《昼夜交替》一课屮,学生讨论到“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跟什么有关时?”,有学生提出跟月亮有关,马上就被小组的其他学生所否定,并跟他讲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知识。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了合乎逻辑的比较真实或者有研究价值的假设,“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跟太阳和地球有关”,同时,也方便教师更好的引导,为后面教学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如接来下学生讨论关于“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时,通过小组讨论、猜测、分享知识,教师再整合各个小组的假设,取长补短
7、,统一认识。“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有:1、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2、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3、地球口转;4、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这样,为后续的科学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三、探究中的分享。“探究”是科学教学中的核心,是学生对之前所做的猜测进行实验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科学基本知识,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创新的过程。由于科学课的特点决定了其课堂教学的紧凑性,有很多探究实验都不止一种假设。如果学生对之前所做的种种猜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吋间内全部一一去论证,显然,时间不一定能够赶得及。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探究实验有更深入的
8、理解和掌握,更别说提高或者开拓创新了。如果引入“分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