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ID:44627882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耍】木文主要探索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数学课堂交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及学习效果的影响,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相互交流的和谐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舞台。本文以行动研究为主,用经验总结法归纳和探索适合于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46-01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概念、公式、法则以定论的形式强制地灌输给学生

2、,学生则被动记忆、接受,学习方式以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为主。这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与主动性,更无从奢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才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屮采用了“冇效自学——互动交流一一问题展示一一拓展训练一一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了多样化、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他们轻松掌握适应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一挖掘教材,注重导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3、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产生质疑。例如:在“余角与补角”的教学屮,课文对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如的和是直如,那么称这两个和互为余角/学生通过自学不难理解这个概念。因此我让学生来解释这个概念并举例加以说明,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大家都纷纷发言:30°与60°的角互为余角,18。与72°的角互为余角,0°与90。的角互为余角。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0。与90。的角互为余角产生了质疑,有个学牛说:老师,在互余的定义中,两个角是不是应该都是锐角?听到学生的疑问,我心里特别高兴,在表扬他们的同时对互余的定义作了补充说明

4、: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这样就解答了0。与90。的角互为余角的疑问。二合理分组,引导简明要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教师应在课前做好以卜•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学生座位的编排,要利于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我们开始不能把学习好的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完全分开,应适当进行搭配,这样可以使学困生得到一定的帮助,把学习水平接近的同学分在一个小组,这样有利于他们的平等交流。其次,教师课前要把主要精力花在教学设计和拓展练习题的选编上。三互动交流,多元生成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5、。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的,而不是提前安排好的,而是应用“菱形课堂”模式: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学生在理解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例3、例4的学习后,对有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何才能“适当”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于一般的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就不好理解了,因而教师就耍提出,让学生讨论。课文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已经找到了坐标为(3,2)和(3,-2)的两个标志点,并一且知道藏宝地点的坐标为(4,4),除此外不知道

6、其他信息。如何确定直角坐标系找到“宝藏”?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牛是先画出直角坐标系,再来找藏宝点的位置,这显然不符合题意。这时,我就让学生先拿出一张纸,在纸上任意给两个点A、B,然后告诉学生:A、B,就是(3,2)和(3,-2),你如何找到藏宝地点C(4,4),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木意,继而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然后得岀结论。到此学生以为会做了,其实多数学生还是没冇真正弄懂。为了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可以把坐标改为A(2,1),B(2,-2),再让学生来做。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

7、流,学生发现:这时的x轴不是AB的中垂线,而是取靠近A点的AB的三分之一作AB的垂线为x轴,以AB的长为一个单位长度,以垂足为起点,向左找到距起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过这个点作x轴的垂线作为y轴建立直角朋标系。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探究,学生才明白适当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含义。综上所述,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参考文献[1]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

8、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李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