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09759
大小: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设计应更注重如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更注重如何提供并运用各种学习资源、营造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协作的合作学习环境。一、内容设计科学化1、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做到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2、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也是科学的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哪些教学内容是主要的,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要花多长时间,这就要设计的科学。二、形式设计趣味化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所使用的载体形式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就绝对不同。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2、形式都应该是我们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时所使用的载体,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学生们喜欢的东西、发现学生喜欢的形式。三、结构设计生动化将一节课的内容通盘考虑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这里用一种形式,那里又用一种形式,这样整节课的连贯性就不强。只有通盘设计一节课,一节课的结构与主线才能富有逻辑性。只有设计出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整节课,再配合前面所谈的对内容和形式的巧妙设计,才能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教师知道了教学设计的规律,对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比如,如何改造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顺序,如何让设计的内容既符合科学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应该有自己的
3、一套方法了。对教学形式如何设计,比如,运用讲故事法或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名称的形式,教师们会根据自己的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我们认为,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并不是很难,但是,将这个好的设计具体实施到教学中,并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下面就一起探讨教学设计的实施的有关问题。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一、作为组织者如何调控应变进行好教学设计之后,就要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与步骤付诸实施,实施得好不好、巧不巧,就要看教师的调控应变能力了。案例1教师出示一道看图写算式的题目,按惯例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描述一下。一生说:“荷叶上有38只青蛙,忽然一个石子落入水中,’啪,地一
4、声,小青蛙们害怕了,纷纷跳入水中。最后只剩下5只青蛙妈妈了老师表扬了这个学生,并说他语言表达流畅,想象力丰富,还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下可好,……,两名同学说完'老师正想让大家列算式,可学生们不依不饶……数学课堂成了想象王国。越是公开课,越易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肯定,这位教师的课前设计绝对不会是这样的,是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不仅要随时调控学习的方向,还要随时调控学习的进度,这种调控要求教师随机应变。案例2—位教师在上二年级“分苹果”这一教学内容,“小熊的果园经过精心管理,大丰收了,今天,它准备了12个苹果,想请4个好朋友小兔子到
5、家里做客,现在我们用圆纸片“苹果”请你们帮小熊分一分,看看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只苹果?”然后,学生们都以主人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分苹果的活动中去了。正当学生们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如果小兔吃不完3个苹果怎们办啊?”讨论与交流: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办?在过去的教学中,你一定也有被学生的意外问题打乱教学计划的经历吧?请你回忆一下这一过程,现在用新课程的理念对你当时的教学调控应变行为做出反思。二、作为引导者如何启发思考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除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启发学生思考
6、。案例1三个父亲对儿子问题的不同回答方式(关于蝴蝶和蜜蜂飞行时翅膀的声音)三位父亲不同的教子方法。一种避而不谈,一种直接告诉答案,传统教学,直接讲授法,这也是一种引导方法,一种是创造一种情境,用一张纸做教具抖动的情境,并设计成让孩子自己动手,通过试验,孩子对问题的答案豁然开朗。这个答案是来自于孩子自己的领悟,这是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新课程下的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提倡教师要做第三位“父亲”式的引导者。这位父亲,把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贯彻“问题化设计理念”,如何贯彻“活动化设计理念”,如何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发挥到了极致。另外,教师的引导,不仅要对学生的
7、思考方向进行引导,还要对学生的难点与疑点问题进行引导与讲解。如何引导,如何讲解,这也是很有讲究的。案例2教师出示问题:某年级一班有46人,一班人数比二班少4人,二班多少人?一生答,二班人数是:46-4=42人。这位教师只注意了这个结果是不对的,却一点也没有注意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想,因而只问全班学生这种做法对不对,全班同学齐声说“不对”后,一位学生作出了正确的解答:46+4=50。这位教师对对的和不对的都没有任何评解,就接着往下进行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根本没有发挥,自然后续过程中,又有学生出现类似错误。讨论与交流:如果你是案例2中的老师,你怎么理解学生出现这种
8、错误的原因,你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自己思维上的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