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06230
大小:39.9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4
《审计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和审计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审计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和审计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汇编审计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审计体制改革对策一、基层审计机关的现状(一)机构与人员情况。目前市县审计机关除了设立有审计局外,还设有经济责任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局。审计局机关的机构和人员是行政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局的机构和人员是比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政府投资审计局的机构和人员是事业编制。(二)机构运行方式。市县审计机关实行审计局机关与经济责任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局,一套班子三块牌子、人员混用(市级审计机关人员的数量在50人左右,县级审计机关在30人左右),两个二级局是以审计机关名义执法,二级
2、局主要负责人进入审计局领导班子。(三)审计计划与审计项目类型。审计机关年度审计计划是局机关、经责局、投资局三项计划合编,报本级政府批准实施。主要审计类型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草案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外资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政府投资审计等。二、基层审计机关遇到的问题(一)人员方面的问题。1•审计任务与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市县审计机关年审计项目分别为40个和30个(不含追加计划)。市级审计机关一线审计人员25人,专业审计部门配备2-3人,县级审计机关一线审计人员15人,专业审计部门配备1-2人。人均年审计项目数2个。如遇上级临时追加项目多,则可能完不
3、成本级计划。当前审计人员不足主要依靠聘请政府雇员和返聘审计机关退休人员解决。人员结构不适应。审计人员中,一是年龄结构老化。二是专业审计人员不足。拥有第一学历的审计、财务、经济、法律、金融、外资、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人员占全员比重为16%,后通过自修提升为46%。三是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主要依靠长期工作积累,缺乏系统培训。3•职业培训碎片化。基层培训基本停留在对刚进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短训,停留在项目实施前短训和计算机审计考级以及基层审计机关组织的零星培训上。4•培养年轻干部渠道未有效打通。按照干部培养路径,从学校毕业进机关的大学生需要先到基层锻炼,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年轻干部还要有从事不同岗
4、位工作的经历。这个渠道不畅通,对培养后备干部是不利的。5•进入审计机关人员的门槛限制未完全起作用。一是基层阻拦不了地方把不好安排人员、临近退休人员安排进来的问题。二是政策性安排人员专业不对口,上岗开展业务难。6•人员管理难度大。一是在一个审计局工作、人员有三种身份。局机关人员是行政编制,经责局人员是比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投资审计局人员是事业编制,管理、使用干部难度大。二是聘请的政府雇员不能办理省级行政执法证,他们存在执法无资格的问题。(二)工作方面的问题。1.计划安排政出多门,自主性查。一是下达任务的部门多。如,有党委口下达经责审计任务的,有政府口下达投资审计任务的,有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系
5、统内主业审计任务的,基层制订计划的自主性差。二是计划指令政出多门,削弱了计划的综合协调性,使基层希望通过科学安排项目轮审、扩大审计覆盖面的努力化为泡影。三是地方安排的小项目过多,既浪费资源又难有精力把大项目查深查透、做大做强。审计全覆盖要求与实际执行差距大。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上级的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应尽的职责。但基层在执行中存在实际问题:一是缺乏审计全覆盖的长期规划;二是制订计划独立性差,影响了审计全覆盖。三是人员力量有限,制约了审计全覆盖。3•审计能力与审计质量要求不适应。一是审计任务与人员力量不适应。二是审计时间安排与项目
6、难易程度不适应。三是审计质量要求与执行审计程序到位率不适应。四是基层缺乏懂计算机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五是大数据审计未得到广泛应用。六是部分单位的会计基础不支持计算机审计。4.督促落实审计决定的力度不够。一是有的重大敏感问题没有或者没有全面上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整改就无从谈起。二是由于各种原因,审计机关移送给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的经济案件线索存在处理落空的现象。三是有些问题形成原因复杂,整改有难度。如挪用专项资金弥补行政经费的问题,被审计单位没有能力归还资金,审计也不能罚款,类似问题的处理成为审计决定落实的焦点、难点。5•审计执法与普法的结合不够,削弱了建设性、预防性的审计功能。(三)管理
7、方面的问题。1•审计质量控制和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仍待健全。一是审理机制对遏制“选择性审计、选择性报告”的问题力度有限。二是审计组“一竿子到底”,既管实施,又管定案(代拟)当中缺少牵制,审计方式不科学。三是审计回访和廉政巡查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审计成果未能很好转化利用。一是服务党政决策的《审计专报》质量不高、编报不及时。二是审计发挥体制机制建设作用不够。三是利用媒体报道审计发现的案例不够。四是请求纪检、巡视(巡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