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析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析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

ID:44586771

大小:56.3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3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析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_第1页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析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_第2页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析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_第3页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析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_第4页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析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析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德与生社会教材分析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析蒋国琴小学品生品社课应具有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观1.综合性(1)课程H标的综合性(2)课稈内容的综合性(3)主题学习的综合性2.开放性“品徳与生活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料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①开放的课程资料②开放的教学形式③开放的教洋时空④开放的评价方式A.评价功能: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了激励每个儿堇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学牛为主体,关注学牛的学习过程,旨在挖掘学牛的潜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

2、续性评价。B.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它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真实、细致地再现学生活动、发展过程,如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儿童作品分析等。C.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同时,让家长、学生、教师、其他有关人员等共同参与,使评价更民主D.评价角度:可以是分析儿童的言语或言语表达,也可以是收集儿童作品,汇集来口教师、学牛、家庭等方面信息E.评价尺度:不用一把统-•的尺子衡量。2.评价功能①诊断与调节功能。①强化与教冇功能2.评价内容①学习态度:②学习能力和方法:;③学习结杲:3.评价方式简言之,要改变过去单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4

3、.评价方法①教师观察记录。②描述性评语。③学生自评。④学牛互评。⑤作品评价。⑥个案分析。。⑦书而考试和测验。(―)新的教材观首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教师与儿童对话的文本,是儿童相互交流的范例。其次,不能把教材视为教学的全部,而应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有的生活作为教材的主要教学资源(三)新的教学观首先,,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加强生生互动其次,教师还应改变以前的重结果而为现在的重过程。U9)新的德育观首先,要树立起全

4、侨的、发展的和开放的人文素质德育观。《其次,要强调基木观念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同。再次,要注意教育意图的隐蔽性。(五)新的评课观1.“仅达到认知H

5、标”的课不是好课2•“教学kl标设定不当”的课不是好课3•“没有生成性目标”的课不是好课4.“没有层次性目标”的课不是好课5.“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6.“缺乏教学情景”的课不是好课7•“学习方式单调”的课不是好课8•“滥用多媒体”的课不是好课9.“拒绝多媒体”的课不是好课10.“靠时间加汗水取胜”的课不是好课鄂教版品生课品社会课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一)以“生活德育论”为理论基础。(二)新的教材功能观:教材是学生进行思想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三)以“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综合性。(四)新的教育目的观: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

6、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五)新的学习观: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和积极引导的有机结合。三.品生课教材分析(-)教材特点:1.以儿童的现实牛活为基本线索,从学牛的牛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牛牛活关系密切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整合。2.教材不是呈现大量的知识点,而是以图画的形式引导师牛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教材为教师教学屮创造性地发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口主学习和探究创造了条件。4.把现代科技意识与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注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1.强调活动性,鼓励创造性。(-)使用教材时要注意的问题1•应根据木

7、学校学牛牛活的实际,结合学校德育、少先队的工作计划灵活使用教材。1.应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首先,教学活动要以课程目标为「I的,要以“内容标准"屮一个或儿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不应该脱离课程日标,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英次,必须明确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而不能是“教教科书”,或表演“教案剧雹(三)教学建议以教学案例说明如何上好晶生课四.品社课教材分析(-)编写的目的1、为适龄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对话的文本,增加教育的实效性。2、编岀有创新意义和中国特色的综合教材,为新世纪我国德育课程的创新做出初步探索。(-)教材编写思路贯彻国家基

8、础教冇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而完整地体现《品徳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三)《品德与社会》教材构建方式与思想品德、社会教科书的不同1.教科书的构建方式不同。思想品徳、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徳目构建”方式。大部分《品徳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2.教科书的表现方式不同。思想品徳教材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品徳与社会》教科书选収了大量的照片,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示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选取儿童自己的作品,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四)教材的主要特征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蛍情趣2.注重已有经验

9、,贴近现实牛活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5.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