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

ID:44574320

大小: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3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_第1页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_第2页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_第3页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_第4页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关键词肿瘤靶向治疗瘤苗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009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人们逐渐从分子、基因水平对肿瘤的发病机制有了,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近年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肿瘤靶向治疗理论机制不断完善,多种治疗手段应用丁•肿瘤的治疗,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的成就。就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现状简明分类并阐述如下。生物靶向治疗上个世纪80年代Rosenberg发现IL-2活化的NK细胞(LAK)对多种细胞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将这一性质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2、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创了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生物治疗。细胞因子技术:最早被批准生产用于治疗肿瘤的细胞因子药物有IFN-a、白介素、及T7F、转化生长因子B、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以及胸腺素等10余种药物。近年来还发现了许多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中起到不同程度作用的新的细胞因子,如FGF、PDGF、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❷❷[1]❷。然而,部分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突变或基因重组等方法,将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导至肿瘤细胞内,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达到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过继性细

3、胞免疫治疗是将有肿瘤杀伤活性的自身或同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输注给肿瘤患者❷❷[2,3]❷,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效应细胞有细胞毒T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近年来该技术与分子靶向药物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即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其中分子靶向药物扮演双重角色,除了药物本身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外,还作为“刺激诱导”源❷❷[4]❷,诱导肿瘤细胞表达免疫激活物NKG2DLS,与NK细胞表面NKG2D结合,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单抗及偶联物技术:目前临床应用的单克隆抗体有美罗华、赫赛汀、IMC-C

4、225、Bevacizumab等,很多单克隆抗体没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需要通过交联的方式,携带一个细胞杀伤介质,形成一个偶联物结构❷❷[5]❷,这些偶联物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提高了抗癌的活性,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将部分或全部人源抗体的编码基因克隆到真核或原核表达系统中,体外表达人-鼠嵌合或人源化抗体;或转基因至剔除自身抗体编码基因的小鼠体内主动免疫,诱生人源抗体。因此,基因工程抗体的根木出发点是解决鼠源性问题,其优点是人源化或完全人源化抗体,均一性强,可工业化生产❷❷[6]❷。肿瘤疫苗技术:免疫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机体

5、正常免疫应答赋予识别口我与非我,及时清除体内衰老、变性的细胞,监视突变细胞并将Z消灭。肿瘤细胞是人体的突变细胞,理论上只要充分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肿瘤特异性免疫功能,就能将肿瘤细胞清除。刖I瘤疫苗就是利用肿瘤细胞或刖I瘤抗原物质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和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由于肿瘤细胞自身存在免疫原性弱、MHC分了表达下调或异常、共刺激分子缺失等特点,细胞全瘤疫苗引发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弱,疗效差强人意;肿瘤疫苗在对肿瘤细胞杀伤的同吋可能产生针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❷❷[7]❷,这对肿瘤疫苗临床应用

6、的安全性及高效性提岀了挑战。融合疫苗及可调控疫苗分别针对相应缺陷找出了新的解决方法。目前,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技术是寻找特异性肿瘤抗原的创新方法。基因治疗技术: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致力于改造病毒的天然嗜性,使Z特异地导向靶细胞,即载体重靶向。对载体重靶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❷❷[8]❷:①在载体重靶向的过程中是否保留或部分保留病毒载体的天然嗜性;②重靶向的载体是否比保留天然嗜性的病毒载体对靶细胞更具有特异性,对机体是否更安全。很显然,不依赖于基因组改造的重靶向载体保留了病毒载体的天然嗜性,因而仍存在再感染吋的安全性问题;而依赖于基因组改造的重靶向载体则部

7、分或全部失去了病毒载体的天然嗜性,因而对靶细胞感染更具有特异性,但是其感染效率却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而降低。物理靶向治疗技术放射治疗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仍然是现代肿瘤放射治疗追求的目标。常用的物理靶向治疗技术有立体放射外科、三维适行放疗、调强放疗、超声聚焦刀等,不同的治疗方法采用的定位及引导方式略有不同。刘伟玲等研究❷❷[9]❷,提出将认知系统模型引入靶向治疗,通过将肿瘤图像、温度场分布信息集成,并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力场模拟及气泡填充技术处理后得到氮氨刀探针,用于治疗过程中的实吋引导,确保了靶点定位、穿刺及引导的准确性,

8、以靶向破坏目标组织,而对周围组织损伤最小。其他靶向治疗技术纳米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