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ID:33426989

大小:7.29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05-23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_第1页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_第2页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_第3页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_第4页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细胞增殖°增殖°调亡肿瘤发生正常组织l失衡腺瘤肿瘤浸润性癌1非正常细胞可检测肿瘤:1g=212细胞t=0t>10年细胞增殖数=死亡细胞数细胞增殖数>>调亡细胞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局部治疗手术放射治疗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全身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中药,Aventis2003细胞凋亡失衡细胞增值失控:自分泌组织浸润和转移强细胞增值凋亡受限«细胞永生»免疫功能缺失血管异常:新生血管异常膜外信息丢失或感觉迟钝肿瘤药物治疗的靶点传统靶点新靶点DNA:5FU,MTX,GEMCTX,MMCRNA:ADM,MIT,ACD,EPI蛋

2、白质:L-ASP微管蛋白:VCR,NVBPTX,DTX拓扑异构酶:CPT-11TPT,VP16内分泌:TAM,AnatrozoleLetrozole1、EGFR赫赛汀(Trastuzumab)乳腺癌(Her-2高表达)爱必妥(Cetuximab)大肠癌、头颈癌、NSCLC泰欣生(Nimotuzumab)头颈癌2、EGFRTK格列卫(Imatinib)CML,GIST特罗凯(Erlotinib)NSCLC易瑞沙(Gefitinib)NSCLCLapatinib乳腺癌Vandetanib甲状腺癌3、VEGF贝伐(Bevacizumab)大肠癌、

3、NSCLC、肾癌、乳腺癌血管内皮抑素(YH16)NSCLC4、血管内皮细胞5、多靶点多吉美(Surafinib)肾癌、肝癌舒尼替尼(Sunitinib)GIST,肾癌靶向治疗(TargetedTherapy;NovelAgent)效/副比理想的新型药物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的)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疗法。主要针对肿瘤细胞内一些特有的生物学标志或信号传导通道中重要的蛋白质或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为了与传统的细胞

4、毒药物(cytotoxicdrugs)区别,这类药物被称为细胞增殖抑制药(cytostaticdrugs)CD20,CD33ER,PgR,ARVEGF,IL-6HER2EGFRbcr-ablc-kitVEGFRMEK...靶向治疗靶点靶向治疗的目标阻断生长:化疗是以非特异性的细胞毒药物抑制和/或破坏恶性细胞,但癌细胞的抑制和/或破坏伴随着正常细胞的抑制和/或破坏;阻断癌细胞中的特异性信号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停止,免除正常细胞受损。靶向作用可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多个受体。阻断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阻断诱导血管生

5、成的信号时,血管生成被停止,肿瘤细胞不再能够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氧气和营养成分。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The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隶属于erbB家族,其家族成员包括:EGFR(erbB1或HER1)erbB2(HER2)erbB3(HER3)erbB4(HER4)TyrosineKinaseLiaisonauligandEGFRHER1C-erbBHER2C-erbB2HER3HER4TGFalphaEGFEpiBTCHB-EGFARNRG1EpiHB-GFN

6、RG1NRG2NRG3NRG4NRG2BTCFamilleHERMendelsohnandBaselga.Oncogene.2000;19:6550.Olayioyeetal.EMBOJ.2000;19:3159.PrigentandLemoine.ProgGrowthFactorRes.1992;4:1.HarariandYarden.Oncogene.2000;19:6102.Earpetal.BreastCancerResTreat.1995;35:115.EGFR活性的增加的原因过度表达: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表面约40000-10000

7、0的受体表达,但在目些肿瘤细胞表面其数量可增加至几百万不等突变:在肿瘤细胞中,膜外受体部位的突变和膜内酪氨酸激酶受体的突变配体数目的急剧增加,尤其是TGF-α(头颈部肿瘤、肺癌)。在头颈部肿瘤EGFR的过度表达(合并有TGF-α的过度表达)是肿瘤局部复发和预后不良因素基因放大效应:临床研究证实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另外仅限于某些特定肿瘤(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单克隆抗体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如下作用机制1.细胞外结合2.受体抗体复合物细胞内摄取3.抑制表皮生长受体因子信号传道4.可能促进免疫反应小分子化合物酪氨酸酶抑制剂抑制

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如下作用机制:1.细胞内结合2.阻止酪氨酸酶的激活3.抑制表皮生长受体因子信号传导JClinOncol,Vol21,Issue14(July),2003: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