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胸腺肽联合复方补骨脂酊治疗白癜风临床效果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胸腺肽联合复方补骨脂酊治疗白瘢风临床效果探究[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肽与复方补骨脂酊在白瘢风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白瘢风患者9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白瘢风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复方补骨脂酊的外用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色素积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92%和8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1.25%和58.3
2、3%,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1.2研究方法两组白瘢风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复方补骨脂酊的外用治疗,具体给药方法:复方补骨脂酊的制备:根据酊剂制备的相关要求应用浸渍法而将补骨脂15g,菟丝子15g,白疾藜15g,白芷15g,骨碎补10g,何首乌10g,红花10g,紫草10g经粉碎机粉碎后过50目筛,将其置入密封的容器中并加入250mL浓度为75%的乙醇,混合均匀后每日定时搅拌3次,连续搅拌5d后取上清液密封保存,并向剩余药渣再次加入250mL浓度为75%的酒精,混合均匀后每日定
3、时搅拌3次,连续搅拌5d后取上清液密封保存,合并两次所取药液后滤过,并再次加入浓度为75%的酒精至500mLo将自制的复方补骨脂酊涂于患处皮肤,并于30min后照射日光或长波紫外线,1次/d,3个月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湖南一格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3131)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具体给药方法:将40mg胸腺肽注射液加入到5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行静脉滴注,1次/d,3个月为1个疗程。1.3评价指标分别对两组白瘢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色素积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4、其中临床治疗情况的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白斑全部消退,且恢复至正常肤色;②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且恢复至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50%以上;③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至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的10%〜49%之间;④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恢复至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10%以下[2]。并以痊愈率和显效率以及好转率之和计为总有效率。其中色素积分变化情况的评定标准:①0分:皮损纯白或乳白色,无任何色素沉着;②1分:皮损淡白色,或有少许色素沉着;③
5、2分:皮损淡褐色,或有多数色素沉着;④3分:皮损黄褐色,接近正常肤色或正常肤色。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复方补骨脂酊中补骨脂具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之效,菟丝子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刺殡藜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骨碎补功能补肾强骨、活血续伤,何首乌功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等,再佐以紫草化瘀消斑,红花活血,白芷辛散开窍,使得该药具有补肾助阳、疏肝祛风、活血消斑之功。通过酊剂的剂型选择既能活血通络,又能促进药物吸收[6]。
6、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其复方补骨脂酊能够有效促进机体黑色素的合成,并且具有扩张血管,显著改善皮肤局部的组织营养,最大限度增加皮肤色素的功能。胸腺肽属于免疫调节类药物,其往往是由胸腺组织所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通过对T淋巴细胞和T4辅助细胞以及NK前体细胞的作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7]。本研究特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白瘢风患者给予了胸腺肽与复方补骨脂酊的药物联合治疗,结果显示,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分别为47.92%和83.33%;与此同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患者经
7、治疗后色素积分变化情况明显好转,积分值显著提升。由此可见,采用胸腺肽与复方补骨脂酊的联合用药方案对于白瘢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2]盛文婷,李其林.含胸腺肽综合治疗白瘢风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08,8(5):721-722.[3]孟阳,张蓉,殷红文.“复方补骨脂酊”联合胸腺肽治疗白瘢风4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44(4):39-4
8、0.[4]欧阳群芳,朱艳红,朱绍庭.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瘢风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40-41.[5]岳喜昂,刘卫兵,李美丽,等.胸腺肽胶囊联合多维元素片治疗白瘢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4):801-802.[6]陈道生,张秀•胸腺肽联合复方补骨脂酊治疗白瘢风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7(1):12-13.[7]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