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专业医学论文设计】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专业医学论文设计】

ID:44563199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专业医学论文设计】_第1页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专业医学论文设计】_第2页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专业医学论文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专业医学论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作者:孙苏安,文U海燕,采丽,李巧群【摘要】目的分析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ML)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PMML的肿瘤标本(2例为穿刺活检标本,3例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MML老年人居多,病变由多种类型细胞组成,免疫组化S-100'HMB-45'Vimentin和Pan-melanin呈阳性表达。结论由丁临床上PMML罕见,易造成一些非典型病例的误诊、漏诊,有条件者可以对病例行有关免疫组化检测进行确

2、诊。【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肺;免疫组织化学皮肤恶性黑色索瘤较多见,而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索瘤(primarymalignantmelanomaofthelung,PMML)较罕见。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大多有吸烟病史。临床多由丁咳嗽、胸痛或体检时发现。肿块呈侵袭性生长,发展快,预后差,而且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的恶性黑色素瘤也易发生肺转移。临床上对肺部肿块术前多进行肿块穿刺活检、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易误诊为小细胞肺癌或低分化鳞癌、低分化腺癌,但临床治疗效果比上述各类癌差,病情进展迅速。我们选择一些肺部肿块穿刺活检标本进

3、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一些临床上进展快、没有手术机会的肺肿瘤病例其实是PMML。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对确诊为PMML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PMML均为我院收治的患者有2例肿块无法切除,3例术前肺穿刺活检考虑为低分化癌,而肿块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PMML。患者年龄47〜67岁。其屮3例是体检时发现肺占位,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而确诊,2例因咳嗽、胸痛而就诊,发现肺占位,确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5例患者体检

4、时未发现皮肤及其他部位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从而排除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1.2方法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S・100'HMB-45、VimentinTan-melanin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2结果2.1病理检查本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组成和排列呈多样性。低倍镜下,瘤组织富于细胞成分,以巢状、结节状分布为主,有浸润性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高倍镜下,5例均由多种类型细胞组成,如上皮细胞、梭形细胞和未分化细胞成分均较明显。2.2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组织S

5、-100、HMB・45和Vimentin染色均阳性,阳性信号均为棕黄色颗粒,S・100位于胞质和胞核和Pan-melanin主要位于胞质。见图1〜6°3讨论3.1PMML的诊断由于PMML在临床上比较罕见,一般位于大的气管内,呈无蒂的浸润肿块。一些位于小支气管内侧的肿瘤不易被发现,胸部X线及CT检查能发现其为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实质性包块。术前可采用冋位素磷进行吸收测定,因为恶性黑色素瘤同位素磷吸收率高。有些病例就诊时已为晩期,一些病例可通过肿块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而确诊。由于穿刺组织少,组织易破碎挤压,所以很容易

6、误诊为肺部常见类型肿瘤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但是多切片、多思考,还是能观察到一些特征性改变。必要时对穿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可以确诊此病。PMML的镜下特点为:①肿瘤排列呈巢状、结节状及血管外皮瘤样;②肿瘤常由多种不同类型细胞,如上皮样、梭形、未分化细胞等组成,瘤细胞具有明显多形性、异形性;③仔细寻找支持恶性黑色素瘤的辅助线索,如组织黑色素沉着,一定要注意与肺色素沉着相鉴别。在诊断困难时,进行免疫组化辅助检查S・100、HMB-45、melanA及酪氨酸酶等有助于确定诊断〔2〕。3.2鉴别诊断PMML应与肺

7、恶性淋巴瘤、浆细胞肉瘤、未分化癌、间质肉瘤等相鉴别,另外还要勻不典型恶性神经鞘瘤、软骨瘤相鉴别,因为有些PMML病例具有极少见的组织构象,生长方式类似于神经鞘瘤或伴有骨软骨分化。有些文献报道生长方式类似于鼻腔血管平滑肌瘤,应引起重视〔2〕。3.3治疗及预后本病一旦确诊可综合应用手术、放疗、化疗并结合免疫治疗,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手术方法以广泛切除为最佳方法,切除范围周边至少离病变组织5cm以上。术后多数复发,生存期短,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料,病情人多呈快速侵袭性发展。本病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治

8、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临床上对一些进展快、缺乏典型特征的病例应作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以防止漏诊、误诊。【参考文献】〔1〕任园,张友会•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细胞毒因子抑制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6):431-433.〔2〕王成林,林责.罕见病少见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7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