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的服装政治学

清末、民国的服装政治学

ID:44554204

大小:1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3

清末、民国的服装政治学_第1页
清末、民国的服装政治学_第2页
清末、民国的服装政治学_第3页
清末、民国的服装政治学_第4页
清末、民国的服装政治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民国的服装政治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末、民国的服装政治学1854年,隆冬时节,一艘名为“欧里加”的帆船,从纽约下海驶往中国。在这艘运货的商船上,除了船主、大副和水手,乘客只有两人。其中一位,就是大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从美国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容闵。容闵青春稚嫩的脸面上,已经蓄起了密密的胡须;因为一时无从更换中国衣服,当H回乡时,容闵依旧是一派西洋装扮。在当时,少年未娶却已蓄须,这被视为不合中国礼俗惯例的行为;而通身的洋装,在极重“华夷之辨”的年代里,更不啻“大逆不道"的恶劣行径。无论如何,在那个西方势力向着全球强势扩张的世纪里,西装——这种来自西洋的玩意儿,紧跟在枪炮、资本与新思潮的身后来

2、到中国,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事。洋装穿在身1872年,在洋务运动的背景下,一批中国幼童开始留学到了美国。由于长发蓄辫、长衫马褂、瓜皮缎帽、布鞋布袜,他们常被美国人嘲笑为女孩子。因而许多幼童纷纷要求剪辫易服,并在留学生监督容阖的支持下,最终穿上了西洋装束。19世纪末,留学海外的人FI益增多。他们在国外,大都入乡随俗,西服短发。归国后也仍然穿西服、留短发。1903年8月,正值暑假,鲁迅从H本回国探亲。三弟周建人在他的回忆中详细记述了鲁迅到家时的样子:“大哥到家的那天,我止好在家里,我只看见一个外国人,从黄门熟门熟路地进来,短头发,一身旅行装束,脚穿高帮皮靴,裤

3、脚扣紧,背着背包,拎着行李,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我仔细一看,原*是我的大哥呀。"渐渐地,西装短发不仅成了留学归来的人的同定形象,而且即将出洋的学生也都提前这般穿着起来。1910年8月,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70名考取了庚款留学的青年学生,在上海作着赴美前的最后准备。赵元任这样记述当时的情形:“我们必须换穿西装,最重耍一点是剪掉发辫。……我带了一顶圆顶硬毡帽和一个便帽,后来我发觉很少场合需要戴圆顶帽。”如果说,容阖的惶恐与不安皆因西装而起的话,那么,在此后很长的年岁里,由西装带给这个民族的紧张感不仅迟迟没有消退,身着西装的人反而是招致了一轮又一轮伤风败俗

4、、数典忘祖的骂名。19世纪70年代,清朝留美幼童剪掉辫子改穿西装,这种行为被清廷委派的留学生监督视为叛君背祖、大逆不道,作为一种极大的罪状上告朝廷。而清廷也认为这样只能培养出洋奴,不能成为忠君爱国的可用之才,以至于后来留学还未期满这些留美幼童就被清廷强制撤回。留美幼童的遭遇代表了衣冠制度在官方层而的森严,那么鲁迅在日本留学一年后,回到家乡探亲时遇到的痛苦,则说明了这一传统在民间社会的强大力量。据周建人记载,鲁迅见过家人,家人倒没觉得短发有什么不好,反倒是外人得知他从国外回来,“第一要紧的事,便是来围观他的头发,好像看稀奇的动物,那眼神里真有说不出的味道

5、二在中国封建社会,素*就有“华夷之辨”、“衣冠之治”的传统。在教化所及之内,它规定着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各色人等的服饰,他们各自不同的服饰也是区分其尊卑上下的等级身份的标志,并借此以规范社会秩序、强化礼教约束。因此,衣襟里面包裹着的实则是传统的价值、思维与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所维系的硬实实的伦理与秩序,这样,衣服就不再是一件不足挂齿的的小事了。于是,西装一岀现,其伴随而来的就是东方与西方的冲突,是革新与守旧的对抗,是观念与思潮的涌动。而穿在留学生身上的儿件洋装,也就代表着他们对新世界的憧憬、对新事物、新价值的接受,与此相应,也必然是对传统旧俗无言的敌意。

6、自容闵算起,西服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便从未停歇,旷H持久,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它才在中国被正式认可。服装的政治学作为舶来品,西装与中国的故事,似乎总不离开海外扬帆而至的轮船。就在容闵乘“欧里加''号回国的50多年以后,1911年10月,又一艘轮船从纽约下海,向着中国驶去。船上也有一位中国乘客,他唇上留着略微上翘的一字胡,身着口衬衣,系红领带,外套马甲并一身黑色的大驳头西装,左手腕上搭着西式的大衣,右手握着一只英国式手杖,整个一副绅士的风度,这个人就是孙中山。孙中山如此装扮,已有10多年的时间了。1895年,兴中会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孙

7、中山离开广州,经由香港来到日本神户、横滨,开始了流亡外海的生活。同年11月,当孙中山即将离开Fl本赴美继续活动的时候,在横滨,孙中山、陈少白等毅然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装。而此刻,他止是以这种颇具仪式色彩的剪辫易服行为,表达了与满清王朝、与封建势力的彻底决裂。于是,在清末的历史背景中,一套西装又附着上了强烈的革故鼎新、改朝换代的寓意。对于剪辫易服的行动,革命党人纷纷响应。1901年,章太炎在上海公开宣布割辫。1903年,在拒俄运动中,不少留H学生愤于清廷腐败卖国纷纷剪辫,表示与之决裂,走上革命道路。在大洋彼岸得知辛亥革命的消息后,孙中山即刻离开美国,转赴

8、欧洲,然后从巴黎坐船经红海、槟榔屿、新加坡,于12月底到达上海。当“地湾夏”号轮船在丝丝细雨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