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

政治论文--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

ID:44533932

大小:5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3

政治论文--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_第1页
政治论文--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_第2页
政治论文--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_第3页
政治论文--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_第4页
政治论文--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论文--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治论文一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摘要:对于当代儒家政治哲学来说,敬、礼和完美这三个相连成系的概念既是一种挑战,乂是一种机遇。作为挑战,是因为批评家们认为这些思想应为儒家政治思想过去的失败与现在的不相关性负主要的责任;但是,如果这些概念能够通过面对挑战并对批评家们的批评进行回应的方式来理解,那么,这将给儒学提供一个机会,使之在世界政治哲学的对话中作出重大的贡献。文章通过对陈素芬和墨子刻的批评的回应,教冇研究与实验投稿以而对这种挑战并试图寻找存在的机遇。这两位思想家都不承认那种一般认为是能够表现儒家政治思想特色的完美主义。但是,这两个人同时被吸引到一种能够使人坚定向前的态度,这种态度有时被

2、他们称为“信仰”。文章认为,人们可以在一种开放的、易谬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儒学对完美的承诺,完美的这层含义可以构成敬的观念的基础,而敬正好符合两位批评者所感受到的对某种“信仰”的需要。完美和敬可以帮助我们说明为什么儒学十分敏锐地坚持把礼作为我们政治生活的核心。一、完美与易谬性对于中、西方对政治态度的不同这一点上,最富刺激性的解释之一来自于张澈1982年发表的论文《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他的核心概念“幽暗意识”是指一种关于人们心目中对黑暗的意识,简称之为“幽暗意识”[注:“幽暗”是一个(有益地)模棱两可的概念,它涵盖的范围从因缺乏教育、培养而导致的恶到彻底的邪恶,也就是,从他人的苦难中摄取真正的

3、快乐。]。张澈认为,各种文化传统屮都能发现一种幽暗意识,但是其表现模式与深度判然有别[1](P18-19)o按照张澈的观点,基督教关于人的堕落和原罪的学说给自由主义提供了两条路线:尘世间的完美是形而上学地不可能的,因为人们永远不能获得神性;强调法律和其他的制度以使不完美的人受到约束。儒家学说也有幽暗意识。比如说,在孟子的主张中,人与禽兽的区别是很微小的[1](P20),并且在宋明理学的看法里,修养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注:①张澈认为,刘宗周的幽暗意识如此深奥,他对人类错误的普遍存在的认识如此广泛,以至他将其与清教做比较。(对张澈来说,清教徒代表了西方一支正面幽暗意识的极端群体。)张颇,《

4、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台北联经出版社,2000年,第26-27页。Jo假如事实如此,张潮把这些幽暗意识的证明看成仅仅是由于主流儒学强调圣贤的可完成性所投下的阴影的间接暗示,其结果是一座围绕着培养圣贤而展开的政治哲学的建筑的形成,这与西方的民主传统形成对比。对于西方的民主传统(虽然冇时要比这种简略的刻画更加乐观),麦迪逊(Madison)在他的声明中有很清楚的说明:“如果人们是天使,那么将不再需要政府;如果人们是由天使所统治,那么将不再需耍对政府的外部或者内部控制。”[注:②张澈提出启蒙运动的影响使得西方的一些人对实现完美的可能性表现得更有指望了。张濒,《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台北联经出版社

5、,2000年,第14-15页。]简单地说,张澈以为儒学对幽喑意识的间接的、缺乏热情的认识导致一种“人治”的政治哲学,11让民主政治难以繁荣兴盛。墨子刻(ThomasMetzger)在他具有开创性的比较政治哲学研究中,在对中国(和西方)政治理论的广泛批判的语境厂改造并发展了张澈的观点。对于墨了刻而言,幽暗意识是“历史上持久的道德上的黑暗感”,即道德与政治的完美是不可能的。由于强调“持久”的道徳黑暗,墨子刻对幽暗意识的定义要比张濒的定义狭窄。然而概念在普遍适应性上的缺失使得它变得更清晰。墨了刻现在能够断言,几乎在所有中国的政治理论中,幽暗意识都是完全缺失的,墨子刻把这些理论标为“论述1”[2]

6、(P703)o中国幽喑意识缺失的轻率一面是它的既成的完美主义和乌托邦主义;墨了刻说,依照大部分的中国哲学家,“理性地解决所有重大政治问题的知识是存在的;所有真诚的追求这种知识的有道德、冇知识的大师们是我们能够公开鉴别的”[2](P18)o这些指向的结果之一是参与“论述1”的人把道徳和政治的不和谐作为不能忍受的而加以拒绝。墨了刻写道:“中国的乌托邦主义……由于以正确的与错误的不同人群之间的矛盾冲突代替了以在道德上、理智上易错的和有缺陷的人之间的协作,而具有一种以摩尼教的方式去阐释政治上的争论的倾向”[2](P700)o从墨子刻的观点來看,他所定义的中国主流政治论述的主要问题是受害于“跷跷板效

7、应”:那就是,看上去他的力量不可避免地导致相应的——毁坏性的——软弱。(墨了刻相信,这也适用于西方的“论述2”,其力量与软弱就如同“论述1”的镜像。)墨子刻钦佩“论述1”中强调进步、历史的部分可理解性、道徳实践、教育以及为塑造更好未来的不懈努力。但是,他同时认为这些品质被看上去给他们提供论证的绝对的乌托邦主义和完美主义所破坏[2](P118)。致力于成为圣贤及解决所冇政治问题在两个方面是冇疑问的:首先,圣贤的信徒可能是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