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64073
大小:224.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22
《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课件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总论一、屮国文学史的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在这个时期基本得以确立。发愤著书的传统、忧国忧民的传统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屮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1、魏晋开始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曹丕《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刘勰《文心雕龙》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Z关系》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
2、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宗口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H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白我意识增强,摆脱功利,关注人生、生命。2、诗、词、曲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达到鼎盛。3、在小说方而,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到唐代传奇达到成熟,白话矩篇小说话本在宋元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白话氏篇小说在元明Z际也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这都为明清章回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
3、(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明代中期以后文学创作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而: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的通俗化。2、创作主体个性的高扬。王学左派(王艮、李贽)汤显祖《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孙富)龚自珍、梁启超把文学作为社会改良的工具,救亡图存的意识比较浓重。三古、七段的划分方法主要着眼于文学木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木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规律。一般教学中,则按照朝代划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4、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部分。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1、对文学Z美的理解和体悟鲁迅先牛把中国的语言文字概括为三美:①意美以感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來者,念天地Z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了昂《登幽州台歌》)②音美以感耳③形美以感目“落霞与孤鹫齐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H圆。”2、对人情人性的认识《儒林外史》王玉辉《红楼梦》“满纸荒唐言,i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屮味。”3、对文学发展特点的认识文学发展不平衡1•文体的不平衡:2.朝代的不平衡: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传承性:《梅花三弄》主题曲“问世间悄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5、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金元好问《摸仇儿》《三国演义》主题Illi“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儿度夕阳红。口发漁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屮。”出自明杨慎《临江仙》三、学习古代文学方法1、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历史背景屮,一分为二评析(1)社会、政治、经济背景(2)创作主体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3)作品一核心(4)社会、宗教、哲学2、在弄清线索的基础上,注重艺术规律的探讨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先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先秦,秦统一中国(
6、前221)以前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狭义的先秦,主要指秦统-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1、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文学形态主耍有两类:歌谣和神话《击壤歌》、《南风歌》保存远古神话较多的古代文献有《穆天子传》、《庄子》、《淮南子》、《山海经》2、夏商文学商朝留存下來的文献主要有卬骨卜辞、《周易》中部分卦爻辞和《尚书》中的《盘庚》篇。巫、史3、西周春秋文学理性精神敬礼重徳诗歌:《诗经》散文:《尚书》中的《周书》、《春秋》和说理散文《论语》、《墨子》、《老子》。4、战国文
7、学士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孟子》、《庄子》屈原二、先秦文学的总体特点1、诗乐舞一体,文史哲不分《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徳,八H总万物之极。《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乐记・乐象》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表现在散文上,就是文史哲不分。2、创作主体发生变化夏商王朝之前,巫蛻是社会文化的主角。酋周春秋,史官的地位上升,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春秋战国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