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第三卷 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第三卷 笔记

ID:38993346

大小:119.0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23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第三卷 笔记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第三卷 笔记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第三卷 笔记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第三卷 笔记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第三卷 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第三卷 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宋初文学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1王禹偁等人的散文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2宋初在散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是王禹偁。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其次,王禹偁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糜文风3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948-1001)。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这种理论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所说的“道”又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1宋初的馆阁唱和之风和

2、白体诗风的流行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2惠崇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3“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4林逋(967-1028)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疏影横斜

3、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过篱落忽横枝”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1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这些诗人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刁衎、陈越、李维、李宗谔、刘A1、丁谓、任随、张咏、钱惟济、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西昆体诗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974-1020)、刘筠(970-1030)、钱惟演(977-1034)三人。2杨亿: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由于馆阁生活比较单调3艺术特征:

4、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4西昆体缺点: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就像泥塑木雕的美人总是少有神采一样。5西昆体衰歇两个原因: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与柳永同时的著名词人有范仲淹、张先、晏殊和欧阳修等人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1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因循中求变

5、的欧阳修词2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经文士的改造与加工而渐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的就是五代这种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3晏殊(991-1055)的《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

6、温润秀洁。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4欧阳修对词的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5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6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向诗风靠拢的王安

7、石词1张先(990-1078),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张先也独具匠心他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通之,号‘张三影’。2张先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3王安石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

8、实感。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铺叙与白描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1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2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3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