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经验与策略

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经验与策略

ID:44424189

大小:24.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2

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经验与策略_第1页
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经验与策略_第2页
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经验与策略_第3页
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经验与策略_第4页
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经验与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经验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经验与策略2011年8月2日至15日,我们有幸参加了赴新加坡环境保护专题培训。学习期间,通过听取专家教授的讲授、体验式学习、实地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亲身感受了新加坡经济的发达以及文明、优雅、和谐的社会环境。其中,新加坡发展和谐社会的诸多经验与策略,值导认真研究和思考。_、新加坡式和谐的主要体现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成功,得益于他们始终把民族和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把环境保护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外在动,把人民需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一)在多元种族共存的社会背景下实现和谐共处的民族关系民族和睦是社会

2、和谐的缩影。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大约500万的人口中,华族人占约70%,马来族人占约20%,印度族人占约8%,其他种族占约2%。为构建和谐共处的多元种族社会,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谨慎规定语言。政府规定马来语、英语、华语和印度族人使用的淡米尔语同为“官方语言J其中,国语为马来语,行政用语为英语。二是宗教信仰自由。在新家坡,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等成为国民信奉的主要宗教种类。政府以推崇自由信奉的宗教和谐准则加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增进了国民彼此间的容忍、了解、尊敬、信心和信任。三是按种族比例分配组屋。新

3、家坡在组屋分配上,坚持按照在一个邻里的组屋当中,华族居民的比例为75%〜85%,马来族为15%〜25%,印度族和其他和族维持在7%〜15%以内,有效避免种族聚焦城区的现象。(二)城市的远见一一打造“花园城市”的理念造就和谐的人居环境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新加坡政府在环境保护上具有高度明确的战略远虑,其倾力打造“花园城市”的理念实现了人居环境的和谐。整个城市的清洁卫生,可以称得上无可挑剔。处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鸟鸣声声,整个新加坡就是一个扩大的花园,其楼宇之间、公路沿线,甚至是无建筑物和非硬化的地方均被绿化覆

4、盖。每隔五、六年,政府相关部门还组织对城市房屋的外表进行一次翻新和粉刷。在旧城的改造上,新加坡体现出了一个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尊重与保护,唐人街、观音庙、小印度、锡克庙、荷兰村等多数建筑物都予以完整保留,成为现代城市中典型的历史保留区。新加坡生机旺盛的城市形象,文明、优雅的城市环境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三)和谐的住房制度实现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住房分为组屋和排屋两种。组屋是公屋,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建造、提供资金支持的居民住宅,相当于中国的经济实用房,排屋相当于中国的私人别墅。以政府组屋为核心的新加坡房地产制度深受居民欢迎。

5、目前约86%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组屋中,拥有组屋的居民比例达到总人口的92%。户型分2~5居室,面积有50~130平方米不等。在组屋购买上,具有规范的申请条件:至少21岁或以上的新加坡公民、组成一个核心家庭,无私人房产,不同房式对月收入要求也十分严格。在组屋分配上,严格按种族比例合理分配,并规定一个核心家庭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向建设局直接申请的组屋住满五年后可以转售,第一次购买组屋的核心家庭,若直接在公开市场购买组屋,政府将予以补助,政府鼓励儿女购买靠近父母居住地点购买组屋,并予以津贴。近年又推出组屋翻新计划、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或者

6、外观刷新,或者扩大空间,或者完善功能,居民住屋水平得到不断提升。O特色的社区建设与管理奠定和谐的基石新加坡的社区发展模式兼具中西方文化特色: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力倡导“人性化”服釦注重居民需求,保证生活质量。政府紧紧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娱和生、老、病、死等精心设计管理。二是民众参与的管理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实现政府与民众互动。通过增加施政透明度,鼓励民众参与意见,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感,使政府制定的规划目标与民众的需要愿望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三是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新加坡基层组织大体分三大体系:社会发展及青年体育部下属

7、的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作为管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开展社会援助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建屋局下属的16个市镇理事会负责政府组屋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人民协会作为政府的非营利组织,下设83个公民咨询委员会,负责人民和政府间反馈渠道,计划和领导草根组织的活动。三大体系构成了新加坡基层组织严密网络,成为新加坡和谐社会成功构建的基础和保障。四是鼎盛的社区公益事业。在新加坡,政府官员几乎都在民间非营利组织担任职务,带头为社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绩效。各类民间组织建立稳定的资金募集机制,设立社

8、区关怀基金,推动贫困人士、残障人士福利等社区项目,形成了社区内外关爱、帮扶、和谐的生动局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