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文拉法辛与氟酋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效果。方法选取木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为我院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48例,根据口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文拉法辛治疗,口服文拉法辛2次/d,25mg/(次?片);对照组患者采用氟西汀治疗,口服氟西汀1次/d,每次20mg/(次?片),两组均口服8w,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痊愈率、显效率、冇效率、无效率和治疗年后的HAMD评分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30%、显效率为40%、有效率为20%、无效率
2、为10%,治疗前的HAMD评分为(25±3)分,治疗1个疗程后的HAMD评分为(8±3)分;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4%、显效率为36%、有效率为15%、无效率为25%,治疗前的HAMD评分为(27±4)分,治疗1个疗程后的HAMD评分为(9±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见效快,使用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和有效率更高,是一种有效的抗抑郁症药物,值得推广。关键词:文拉法辛;氟西汀;抑郁症;临床对比目前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
3、织曾预测,截止到2020年底,抑郁症将成为导致人们残疾的第二大因素。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90%以上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同时还患有各种各样的焦虑症,而且自杀率更多。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化,抑郁症的病发率、死亡率、致残率都逐年上升,这不仅会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还会给全球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还是药物治疗,文拉法辛又名博乐欣,在药理上属于5-免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药剂,也属于一种新型药剂,氟西汀在药理上属于选择性5-疑色胺再摄取的药剂,在国内上市比较早,两种夯物分别应用在治
4、疗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但相比氟西汀,文拉法辛的治疗见效更快,临床效果更好[1,2]o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为院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48例进行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为我院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48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女10例,男14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35±10)岁,病程为2~9个月,HAMD平均评分为(25±3);对照组患者女8例,男16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9±12)岁,病程为1〜8个月
5、,HAMD平均评分为(27±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HAMD评分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要停用三环类抗抑郁症药物,经过lw的药物清洗治疗后HAMD总分会下降到小于20%,治疗前还要调查清楚患者冇无严重的身体疾病、是否属丁•妊娠期、哺乳期孕产妇、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严重的焦躁症、之前有无想要自杀的倾向等。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文拉法辛与氟西汀药物进行口服,若患者服用药物期间,出现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可以适量增加艾司呼仑、苯二氮卓类,不得使用其他抑郁药或者抗神经药物。1.2.1观
6、察组治疗方法患者口服文拉法辛,逐渐加量至(225±85)mg,口服8w,为1个疗程。1.2.2对照组治疗方法患者口服氟西汀,口服1次/d,(40土20)mg/片,口服8v,为1个疗程。1・3疗效判断1.3.1患者都必须达到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并且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诊断患者还必须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且为单纯抑郁发作,可以排除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3.2观察汉密顿抑郁量表,即HAMD,治疗痊愈HAMD评分减分率大于等于75%、治疗显效HAMD评分减分率小于75%、治疗有效HAMD评分减分率小于50%
7、、治疗无效IIAMD评分减分率小于25%。1.4统计学处理対本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釆用x2检验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平均数土和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经过对我院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30%、显效率为40%、有效率为20%、无效率为1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4%、显效率为36%、有效率为15%、无效率为25%,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为(25±3)分,治疗1个疗程后的HAMD评分为(8±3)分;对
8、照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为(27±4)分,治疗1个疗程后的IIAMD评分为(9±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的报告中指出:“抑郁症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