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七专题第21课本朝百无事札子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第21课本朝百无事札子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ID:44407401

大小:284.12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0-21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第21课本朝百无事札子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第21课本朝百无事札子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第21课本朝百无事札子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第21课本朝百无事札子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第21课本朝百无事札子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第21课本朝百无事札子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2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专题导航【专题解说】奏议是古代臣吏进言、进谏和政论类文章的总称。这种文体可远推至《尚书》中记载的君臣言论,秦汉以后所谓的奏、奏议、奏疏、奏对、奏状、奏札、对策、上书等皆可归入奏议的范围。唐宋八大家都怀有政治抱负,有的还是朝廷重臣,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政治主张或变革方案。他们的奏议能够清晰地分析形势,借鉴历史,陈述利害,提出对策,而文字之间又充满了忠爱诚恳之心和淑世拯民之情。【学法指导】1.学习文章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与众不同的说理方法。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文章中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2、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理解作者在奏议中所表达的改革思想和积极意义,学习作者身上体现出的极为可贵的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自学•预习区自知常识移呈文史知识荆公新学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以思想家的身份投身改革,他构建了一套“荆公新学”的理论,为改革进行理论准备。王安石认为,孔孟经学精义自“秦火”后散失,章句传注陷溺人心,湮灭了经义的“妙道”,遂使异端横行;因此他要重新训释经籍,使义理明白,消除以往对经学的曲解,从而能够以经学来化民成俗,这就是“荆公新学”。其主要内容一般指《三经新义》(即《诗义》《书义》《周礼义》)和他为释经

3、而作的《字说》。《三经新义》的撰修,体现了王安石“以经术造士”的思想,即要以真正的孔孟之道来培养“干部队伍”。“荆公新学”渐成官方显学,依据《三经新义》撰写策论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理论的准备,是王安石变法取得部分成功的重要经验。呈题目解说“札子”指给皇帝的奏章。本文作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上距宋太祖赵匡胤称帝的建隆元年(960)共一百零八年,称“百年”是举其成数。宋神宗赵顼是一个有志图强的年轻皇帝,公元1068年即位时只有二十岁,出于谋求富国强兵、改变“本朝”积弊的迫切愿望,他即位第二年便召见王安石进京议事,询问本朝开国百年享有

4、太平的原因,本文就是作者应对之后写的奏章。在这封奏札中,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剖析仁宗时代政治上的得失,表面看讲的是宋朝“百年无事”的道理,实际上是在总结百年来积弱积贫的历史教训。他认为本朝历代帝王都是因循守旧,不思改革,因而才形成吏治败坏、财物匮乏、武备松弛、徭役繁重,“民不富”而“国不强”,表面“无事”而危机四伏的局面,因此希望神宗能亲近群臣,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作者的见解十分中肯,得到了神宗的重视。赵顼览奏的第二天便要王安石详陈革除弊病的“设施之方”,次年又拜他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支持他的变法活动。这封奏札实际上是王安石

5、变法的先声。奏札前半部分重在探讨宋兴以来百年“无事”的原因,主要以仁宗执政为例,其间对历代君主多有颂扬之词,而在历数仁宗美德时,也未把话说绝,为后面揭露矛盾留了余地。后半部分主要是痛揭时弊,单刀直入,文笔犀利,“其于宋室中叶之病,言言洞中膏肓矣"(顾震沧《荆公年谱》)0最后又回到原题,概言宋兴百年“无事"实乃天助,并非人力所致,并寄希望于神宗,言其倘明此理,“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衔接自然。它运用反复驰骤的手法以突出作者的观点,采用对偶、排比句式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虽为奏札,亦琅琅可诵。「读准字音(1)日畧・(gU

6、丫)(4)升擢(zhu6)⑺疆埸(yi)(2)诚葱(que)⑸寇攘(r方nb(8)羁縻(jim)(3)骁雄(xiao)⑹申敕(chI)(9)奸慝(te)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臣以.浅陋:因为r内以.平中国亠司,不译(1)以太宗承之以.聪武:用<又不为之设官,以•値其水土之利:来,表目的I擅有调发以.伤百姓:以致,表结果亦足以申鉴于.方今:在(2)于出于.自然:从丿宁屈己弃财于.夷狄:商又不为之择将.:将领(1)将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奉行f一治所亲见・:看见一⑷见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表被动_(-・以安利元元为事:全_(5)一]未尝妄杀

7、一.人:数词2.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内以平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一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⑵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古义:教育,教导。今义:①教育训诫:②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宁屈.己弃财于夷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⑵断狱务在生.之:使动用法,使,,活下去(3)随辄上闻.:使动⑷兵士杂于疲.老•:形容词用作名词,疲老之人4.说出下列文言句式(1)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判断句(2)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被动句互动•探究区结构引2三、详尽分析仁宗的善政和成效

8、,举例说明3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四、指出因循末俗带来的弊端,表忧患之情4五、告知神宗皇帝天助靠不住,人事也不可■■■■研读探讨亦天助也",这里的“人1.作者认为本朝“享国百年而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