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仓单仓损耗分析

14#仓单仓损耗分析

ID:44401748

大小:34.3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14#仓单仓损耗分析_第1页
14#仓单仓损耗分析_第2页
14#仓单仓损耗分析_第3页
14#仓单仓损耗分析_第4页
14#仓单仓损耗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14#仓单仓损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4号仓大豆出库损耗分析报告中储粮镇江直属库14#仓进口大豆于2015年7月4日入库,产地阿根廷,数量10463.506吨,储存地点为镇江直属库本库,粮权归属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入仓时完整粒率79.3%;蛋白质溶解比率88%;粗脂肪酸值0.89mg/g;平均水分为10.1%,杂质含量为5.3%,该仓于2016年3月1日出库,保管期8个月,出库数量10408.324吨,实际损耗为55.182吨,损耗率0.52%,符合目前年保管损耗<1%的要求。仓号14#入库数量(吨)10463.506出库数量(吨)1040&324损耗(吨)

2、55.182损耗率%0.52%不得超过0.1%,6个月至一年以内不得超过0.15%,—年以上不得超过0.2%,该批大豆根据出库时间保管自然损耗计算如下:10463.506x0.15%=15.693吨二、水杂损耗计算以及分析该批大豆入库水分:10.1%(由库内检化验室检测)该批大豆出库水分:9.6%(由库内检化验室检测)仓号14#入库水分%10.1出库水分%9.6水分损耗(吨)0.5计算公式:水杂减量=整理前检斤数量X(整理前水杂-整理后水杂)/(100-整理后水杂)水分减量:10463.506X(10.1-9.6)/(100

3、-9.6)=57.873吨杂质损耗:未计算总理论损耗计算总理论损耗=保管自然损耗+水分损耗总理论损耗=15.693+57.873=73.566吨总理论损耗率=0.70%通过计算得知:实际损耗比理论损耗值低18.384吨。四、大豆损耗的主要原因分析(一)水分损耗该仓入库时水分11・0%,出库水分10.4%,水分损耗为0.6%,经分析,损耗的主要原因是谷冷降温、机械通风等作业。1、谷冷控温本仓为夏季入粮仓房,粮温相对较高,为了开展夏季控温储粮工作,本仓在7月23日开始谷冷控温作业,到8月8日结束,累计谷冷时间为313h,谷冷总费

4、用为25528元,通风前后水分降低0.3%,因谷冷造成的水分减量为31.389吨,通风后本仓基本达到准低温储粮的目的。2、机械通风本仓在10月中旬,有局部高温点,为了确保储粮安全,在10月15日至12月7日,利用智能通风系统对14#仓进行整仓机械通风降温,累计通风时间为572小时,平均粮温将至11.3°C,最高粮温为17.0°C,达到低温储粮要求。因机械通风造成的水分减量为0.2%,因机械通风造成的水分减量为20.926吨。(二)出入库水分检测存在误差取样检测水分时,有可能取样到的样品代表性不强,或者检测水分时测量误差等,这

5、些因素都是不定性的,对大豆损耗数量的理论值也有影响。五、品质变化情况在14#仓出仓验收时,完整粒率82.9%,蛋白质溶解比率81%,粗脂肪酸值l.Omg/g,色泽气味正常。品质指标较入库时相比,蛋白质溶解比率有所下降,粗脂肪酸值有所上升,但均在宜存范畴内,另外由于夏季谷冷作业后,地槽风道附近的大豆温度较低,造成底部局部结露现象,后出现温度反弹,出现小面积板结结块现象。六、出库过程中能耗分析14#仓出仓累计用电量为6101kw.h,平均单吨出仓费用为0.58元/吨。七、总结综上所述,经过谷冷作业和机械通风作业后,14#仓水分含

6、量降低0.5%,保管自然损耗0.15%,总实际损耗为0.52%,理论损耗为0.7%,与实际损耗相差18.384吨。经分析,造成该仓粮食损耗的原因主要分为四方面原因:一、谷冷降温;二、机械通风(智能通风、单管风机局部通风、轴流风机通风)造成的水分损耗;三、取样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存在误差。在出粮清仓过程中,现场检查发现14#仓地坪局部位置有轻微板结现象,分析原因在于该处杂质密集,在降温作业过程中底部有过轻微结露导致。附件:机械通风审批表,通风前后化验报告单,进出库化验报告单。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保管员:郑明辉2016-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