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25257
大小:1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观评记录】观评记录_语文_小学_张淑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匆匆》观评记录《匆匆》是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是作者身处“变动不居”时代的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未来前程的忧思,是那个时代的优秀知识分子“良知”的一个缩影。全文短小精悍、文思泉涌、结构严整、语言极富个性、情感充沛,淋离尽致地展现散文的特点。这样一篇散文,面对当下的六年级的学生,要教什么呢?一、不避形式,先入为主上课之初,张老师简介“散文”,直接告诉学生散文是“读者与作者悄然的对话和共同的思考”(余秋雨语),教学生散文的一般学习方法并以板书的形式固定下来: 倾听 散文 对话 思考 也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明确学习
2、目标。虽然文体在小学不是很强调,但是,也不能回避不同文体的特点、学习的重点,由此教学的方法和重点也不同。把握文体特点实施教学,求同存异、异中有同、把握分寸,方为上策。二、听读结合,初步感受散文特点在学生感受抽象的“散文”之后,张老师大胆采用听名家范读的形式,要求边听边圈画、标注表现“时间匆匆而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名家范读,不仅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还创设了一种情境,一举多得。当然,如果老师自己能够示范或发掘隐藏在学生中的资源,可能更直观、更亲切。交流环节,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从句子到词语到段落,试图让学生自己发现
3、“形散而神不散”。三、自主探求,进一步感受散文特点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指标。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一看学生直面文字的时间;二看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心灵自由),若有且足够,则是;反之,则否。我们看到张老师的课堂,学生静静地读书、思考、批注(即老师提出“默读思考,读通读懂其中一二处,能读出文字里暗藏的许多信息、能读出问题说明‘你是高手’”)用了足足五分钟,这是了不起的!继而,张老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在学生阅读实践中总结方法:倾听(读书也是一种倾听)——思考——对话。从本课例来看,此“对话”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静静
4、地读书、思考,用心默默地与作者对话;第二层是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思考所得发表出来,跟同学分享,如有同学读出“感叹”、有同学读出“惋惜”、有同学读出“无奈”,这是与同学、老师对话;第三层是把自己的所得(感受)带到文章中,以朗读的方式传达,即因文生情、缘情发声、以声传情,这是与作者、同学、老师对话。最后,迁移方法,自主品读,彼此分享。四、处理好两对关系(不止于这节课)第一,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对关系。诚如周一贯先生所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战略”。只有战略对了,才有战术可言。
5、否则,“没有学生的努力,‘神马’都是‘浮云’”!第二,处理好“动口”思考与“动笔”思考的关系。我认为阅读教学若缺少以下三件事是不可想象的:一是缺少静静地读书;二是缺少学生质疑;三是缺少动笔练习。我始终认为相对“笔头思考”而言,“口头思考”——特别是一问一答、某一位学生的突出表现——是比较肤浅的。因为学生可能虽然在说却不知道自己说什么(不少学生是看着笔记说别人的话)或者这边说那边就忘。动笔则不然,“口说无凭,立字为证”。语文教学,必须非常明确自己要教什么。当然,这不是一朝之功、一人之事,关键在自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