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ID:44311434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_第1页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_第2页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_第3页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_第4页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根据康复医学理论选穴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刺激组,各30例。针刺组针刺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患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及伸肌侧肩觸、天井、阳池等穴;电刺激组采用痉挛肌电刺激。2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抗痉挛康复运动训练,疗程为3周。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的

2、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

3、z

4、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P<0.01),其中针刺组MBI改善优于电刺激组(P<0.001)o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电刺激组为86.7%,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适宜的针刺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有效方法,对上肢轻、中度痉挛疗效较显著。[主题词]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肌痉挛/针灸疗法;头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诊断与抢救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据报道约有75%的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

5、,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根据BrunnstrOm理论,在脑卒中恢复过程可出现痉挛,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提高康复效果的关键。近年来针灸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将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针刺方法用于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评价其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5年5月一2006年3月我院康复科和神经内、外科收治的脑卒中病人,共60例。根据入组顺序按随机表以1:1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刺激组,各30例。针刺

6、组屮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13±9.76)岁;平均病程(14.25土6.14)天;其中脑梗死19例,脑出血11例。电刺激组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43土11.19)岁;平均病程(13.96±5.89)天;其中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②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7、;③年龄为18〜80岁;④病程在3个月内,病情稳定,可以耐受康复治疗;⑤已明确由脑卒屮引起的上肢痉挛,痉挛程度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痉挛在1+-4级(包括1+级,不含4级)者。1.3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伴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或有严重出血倾向者;③已进行肉毒毒素注射或近期持续服用镇静作用的中、西药及肌肉松弛剂者;④对电刺激过度敏感或晕针者。2治疗方法2.1基础治疗2组患者均按照《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给予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

8、口服波立维75mg,每Hl次,丁咯地尔200mg、脑蛋口水解液20mL各加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注,每日1次;脑出血患者给了胞二磷胆碱1・0g、脑蛋白水解液20niL各加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注,每H1次。同时进行抗痉挛康复运动训练,如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的保持、缓解身体运动控制点周围痉挛、静态牵拉肌肉、被动运动与按摩等。2.2针刺组取穴:头部取患肢对侧运动区,患肢屈肌侧取极泉、尺泽、大陵,伸肌侧取启觸、天井、阳池。操作:使用0.30mmX40mm毫针,先针刺痉挛肌,行较重提插手法

9、1分钟,后针刺拮抗肌,行轻柔捻转手法1分钟,留针20分钟,每10分钟捻转1次。每天治疗1次。1.3电刺激组采用痉挛肌电刺激疗法,使用KX-3A型痉挛肌治疗仪(北京市海淀康达医疗仪器厂生产),选择频率为1IIz的方波,脉冲宽度0.2〜0.5ms,2组电流输出间隔0.3s,痉挛肌电流强度取强运动阈,拮抗肌取运动阈,每次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次。2组均治疗3周。3疗效观察2.1观察指标①肌张力;使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进行评定,分为0—4级。②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

10、能评定量表(FMA),选取其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部分,共10个大项,33个小项,满分66分。③13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共10项,满分100分。上述指标均在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时,由专人在不知道患者分组的情况下,各测量1次。3.2疗效标准按肌张力减轻程度制定标准。痊愈:肌张力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肌张力未恢复至正常,但肌张力已下降2个级别;有效:肌张力下降1级;无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