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运动障碍疗效评价

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运动障碍疗效评价

ID:26560010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7

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运动障碍疗效评价  _第1页
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运动障碍疗效评价  _第2页
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运动障碍疗效评价  _第3页
资源描述:

《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运动障碍疗效评价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运动障碍疗效评价【关键词】针刺;平衡阴阳法;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特别是脑卒中所致的偏侧肢体运动障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脑卒中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多在脊髓休克期后出现肌张力过度增高,肌肉痉挛,严重妨碍了肢体功能活动的完成,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至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采用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痉挛性运动障碍30例,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05年12月-2007年2月期间本院针灸

2、科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60.00±7.58)岁;平均病程(50.90±17.69)d;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5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9.43±9.43)岁;平均病程(49.17±19.75)d;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4例。  1.2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所有病例经临床和CT/MRI确

3、诊为脑卒中。  1.3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并经CT/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年龄40~70岁;病程1~3个月;意识清楚;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无后遗症;偏侧肢体运动障碍伴见肌张力升高,用修改的Ashm华佗牌针灸针,先刺阴侧穴,快速刺入,行提插捻转泻法,不留针;再刺阳侧穴,轻轻提插捻转行补法,使其得气,避免强刺激而引起患肢痉挛性抽动,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每周5次,治疗28d为1个疗程。  2.2.2对照组  ①取穴:双侧曲池、

4、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②方法: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治疗28d为1个疗程。  2.4观察指标  2.4.1痉挛程度的测定  采用修改的Ash)一直伴有最小阻力,2分;Ⅱ级:在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内肌张力明显增高,但受累部位被动活动容易,3分;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4分;Ⅳ级:受累部位僵直于屈曲或伸展位,5分。每次痉挛程度的测定做5次,取平均值,排除评定时的各种干扰因素。  2.4.2肢体运动功能的测定  采用Fugl-Meyer评价法[5]评定患侧

5、上下肢运动功能。  2.4.3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4],该量表包括10项指标:大便、小便、吃饭、修饰、用厕、穿衣、转移、活动(步行)、上下楼、洗澡。所有评定工作由同一医师进行。治疗第1天评定上述指标后即开始治疗,并于治疗28d再次评定上述指标以判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x±s或百分位数法表示,对于2组之间的均数比较,符合参数检验标准者,可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分析。其中,两个独立样本检验选用Mann-].北

6、京:华夏出版社,1998.59.  [5]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