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11195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运用新课程理念,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课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1998年开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了一批很有才干的专家,着手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问题,目前已进入实验阶段。笔者有幸于近期参加了该专家组在南宁举行的一次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培训。结合我们开展的《屮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课题,特把相应理念介绍如下,希望课题组成员在开展研究过程中,运用这些现代教育理念,促进课题的研究向更高的层面发展。一、新课程理念概览1.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改革课程过分注重知识的偏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和发展方向。2.课题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
2、途径与类型的多样化,处理好分析与综合、选修与必修的关系;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多、旧、贵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提高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3.学习方式: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倾向,倡导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改善和完善考试制度。1.评价体系:改革评价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改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改
3、善和完善考试制度。二、教师行为、学与教的理念新课题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教”在这种背景下尤为突出,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行为、课堂氛围进行研究(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反复修正,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牛的发展,相信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成为一个成功者。我们平时都是说教与学,而说成“学与教”就要突出“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三、关于一节好课的思考及本课题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关于什么是一节好课,见仁见智。我们认
4、为: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引导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课,也就时具正实施素质教育的课,是好课。从表现形式来看,传统的成功经验与现代教育思想结合的恰到好处的课,科学性与艺术性巧妙结合的课,是好课。从对象看,师生各得共所,都有出色表现的课,是好课。具体而言,应包括“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方面,这里就不细谈了。现重点介绍“自选动作”,这与本课题的“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关系很密切,应作为提高本课题的重要参照系。“自选动作”包括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三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创设自主的环境,才能造就自主性的人;设置奴性的环境,只
5、能造就奴隶!”1.自主性: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其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辨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这点在当前普遍没有做到)。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的最重要表现。1.活
6、动性:活动性的核心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从感觉效应转变为运动效应,不仅指动手、动口之类的操作参与,更指理性思考的投入。活动优劣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未来社会需要肯于参与,善于活动的人;否则,生活和工作质量都不会太高。活动是未来社会的必须,也是学会学习的必须。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
7、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口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2.创造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不应该要求“发前人所未发”,仅要求“发自己所未发”即可。从社会需要与学习需要两个方面看,教学中都必须强调创造。创造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实践与激励:自己的创造实践是对学生创造的激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