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380例临床观察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380例临床观察

ID:4430614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38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38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38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38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380例临床观察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380例临床观察从2002年8月〜2006年2月,我科采用微波耳鼻喉治疗机治疗变应性鼻炎3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治疗对象依据变应性鼻炎记分诊断标准[1]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380例,男200例,女180例,年龄10〜60岁,病史2〜20年,其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3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150例,全部采用微波鼻腔多部位治疗。1.2治疗方法采用天津中亚医疗仪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ZW-1001F型微波耳鼻喉治疗机,工作频率(2

2、450±50)MHz,输出功率1〜99Wo患者坐在治疗椅上,双侧鼻腔以侵润过麻醉药品(2%丁卡因溶液加0.1%盐酸肾上腺素)的棉片填于鼻腔治疗部位行黏膜表面麻醉,包括下鼻甲、中鼻甲、鼻丘及筛前神经鼻中隔支(位于鼻中隔前上方近鼻背处),间隔5min,反复2次,表而麻醉完成后,将微波调至手术档,功率设置为25〜30W,具体时间用脚踏开关控制。在鼻镜直视下,暴露鼻腔,微波辐射器选择枪状双极电极,直接接触治疗部位,治疗部位即为上述表麻部位。治疗程度以黏膜呈白色为准,双侧鼻腔可一次完成。术后鼻腔不需要填塞,鼻腔

3、做常规处理,滴1%地米麻黄素溶液及复方薄荷液1周,术后1〜3d鼻腔黏膜开始自行逐渐脱落,创面亦渐愈合,2〜3周鼻腔黏膜肿胀消退,鼻甲缩小,1个月后复诊时,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者,可再次手术。2结果根据1997年海口口鼻科学会议制定的变态反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2],380例变应性鼻炎经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报告如下:显效95例,占25%;有效266例,占70%;无效19例,占5%;总有效率361例,占95%。3讨论变应性鼻炎目前询无方法可以达到根治,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免疫学治疗和手术治疗。常用

4、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但其只能缓解控制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并且存在药物依赖性,停药后症状即复发。免疫学治疗中的•般免疫如避开过敏原多数患者无能力做到,而特异性脱敏由于过程繁琐,而难以坚持。手术治疗的传统矫形术和神经切断术多因费用高,痛苦大,患者拒绝接受。而微波治疗是通过高频电磁波在生物体内产生的热效应,迅速升高局部组织内的温度,穿透5〜10mm组织深度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治疗目的。通过热凝破坏下鼻甲黏膜下部分胆碱微神经节细胞,从而降低胆碱能神经兴奋性,使血管舒张减轻,腺体分泌减少,同时可改善鼻呼吸功能,热凝

5、中鼻甲黏膜改善鼻呼吸功能,增进鼻窦通气引流,降低副鼻窦炎的发生率。热凝鼻黏膜高敏反应区使黏膜产山蛋白凝固膜,阻断其与外界抗原等致敏物的结合,蛋白凝固膜脱落后,新纶黏膜具有正常的防御和屏障功能。热凝筛前神经鼻中隔支,破坏其部分副交感神经纤维,使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舒张减轻,腺体分泌减少,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存在一种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兴奋吋释放P物质即SP,其为含有11个氨基酸残基的神经肽。当SP能神经兴奋增强时,神经介质P物质大量释放,如同介质细胞释放出的生物活性介质一样,能引起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黏膜

6、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并能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引起变态反应发生[3]。微波治疗阻断了SP能神经纤维,从而使鼻黏膜屮SP释放减少起到了一定作用。综上所述,微波治疗可有效控制变应性鼻炎的各种症状及并发症,并且具有治疗过程视野清晰、刺激性小、不出血、痛苦少、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特点,只要严格掌握操作方法,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7年]1月海口会议修订.1991,23(3):1342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7年11月海口会议修订.199

7、1,26:1343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6(收稿H期2007-06-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