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ID:1136527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14例临床观察谯凤英赵红赵铭辉朱慧贤葛仪方韩丽(天津lp医药火学第•附属医院,天津市南开区鞍IlI西道314号,300193)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214例确诊为PAR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中药组各107例,针刺组采用补脾益肺,散风祛邪,宣通鼻窍的原则治疗,取穴足三里、迎香、印堂、合谷等;中药组口服辛芩颗粒。治疗24天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对两组随机抽取的30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一4)、7干扰素(I

2、FN一7)、IL一4/IFN一丫、IgE和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EC)百分比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近期临床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9%,中药组为74.8%;远期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80%,中药组为55%。针刺可通过调节IL一4、IFN一7水平,调整IL一4/IFN一7平衡,抑制血清中IgE水平,降低EC百分比。结论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针刺治疗;疗效评价;作用机理EffectofAcupunctureon214CasesofPerenniaIAIIergicRhinitisQIAOFe

3、ngying,ZHAOHong,ZHAOMinghui,eta1.(FirstTeachingHospitalof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ianjin300193)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linicaltherapeuticeffectofacupunctureon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anditsmechanism.MethodsThe214PARpatientsizedintotechanism一常年性变

4、应性鼻炎(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机体对某些变应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其发病与机体免疫有关,属于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中医认为,PAR属于鼻鼽的范畴,多为肺、脾、肾三脏虚弱,因此均以虚证论治。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公认,但大多数研究仅停留在临床观察的层次,缺乏严谨的客观证据加以证实。本研究不仅观察了临床疗效,且进一步探索了针刺对PAR可能的作用机制。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诊断采用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海口会议确定的诊断

5、标准L1]。  1.1.1计分条件常年发病具有鼻痒、打喷嚏(每次连续3个以上)、流清涕、鼻塞,1年内发病日数量累计超过6个月,1日内发病时间累计超过半小时;病程至少1年。  1.1.2计分标准有明确吸人物致敏原线索,有个人和/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各计1分,共3分。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至少有一种为(++)或(++)以上;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或变应原鼻激发试验阳性,且与皮肤试验及病史符合。各计2分,共4分。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和/或鼻黏膜刮片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阳性计1分。得分6~8分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

6、鼻炎;3~5分为可疑变应性鼻炎,o~2分可能为非变应性鼻炎。1.1.3症状分级计分标准症状分级计分标准见表l。1。1.4体征分级计分标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计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问尚有小缝隙,计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及中鼻甲尚可见,计为1分。  1.2纳入标准年龄15~75岁;符合PAR诊断标准;病程≥1年;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鼻部疾患如慢性鼻炎、副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非变态反应性鼻炎。  1。4一般资料本

7、研究214例PAR患者均为2004年2月~2007年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患者,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各107例。针刺组中男49例,女58例,年龄16~75岁,平均39.7岁。中药组中男53例,女54例,年龄15~。74岁,平均38.7岁。以上患者病程1~28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方法  2.1治疗方法针刺组采用补脾益肺,散风祛邪,宣通鼻窍的治疗原则。取穴:足三里(双侧)、蝶腭神经节(双侧)、迎香(双侧)、印堂、合谷(双侧)。针刺得气后,接in) 

8、 2.3疗效标准采用1997年海口会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确定的评定标准n],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的总和,改善的百分比按尼莫地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