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

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

ID:44298166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_第1页
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_第2页
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日益复杂,教育仿佛成了学校的任务,而家长却忽视了其家庭教育的作用,将孩子抛开,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各种形式的辅导班强加丁学生,本文也是听完一段家长的交谈时之后的肺腑感言,希望家长重拾自己的责任,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快乐的参入到学习之屮。关键词:家庭教育责任成功因素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下面的一段对话,我的心灵被震撼了:家长甲:学校放学再能晚一点多好啊,我都是请假出来接孩子的,又要被扣工资了。家长乙:是啊,回家以后还耍看

2、着孩子写作业,还得签字,是够麻烦的。家长丙:你们可以把孩子送到“作业托班”啊!我基本是7点多才接回来,作业也辅导完了,我还可以去健身。家长丁:也是,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育啊,让老师多管一些真好!咱们对教材也不熟悉。……听到这些推卸责任的话语,其言下之意就是,他的孩子全交给学校和老师了,教育上的责任,他是什么都没有了。作为教师,我又一次的反思自己,孩子成功到底是谁的责任,又到底是谁的功劳!教育是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但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学校再一步一步的被推上了“第一”的位置,但同时也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在

3、处理一起打架事件中,居然听到了家长指责教师,怎么不教育好自己孩子;在一次家长会上,竟然有家长提议教师教孩子怎么叠被子;打扫一卫生的时候我们也能看到家长忙碌的身影,看到老师过来的时候也同样是一番牢骚,孩子不会扫地,怎么扫啊?一串串的问号随之而生,但家长们是否考虑过: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把儿童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

4、的因素。这个顺序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动摇的位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了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当然地位更不会改变,是怎么也推卸不掉的!在此,我们有必要谈一下学校教育的位置。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快乐学习,成长的场所,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促进作用,就像温室一般,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它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及其社会教育。经常听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这句话就更是对家庭教育而言的。而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就应该承担起教

5、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也因此不少家长在孩子入学后,放弃了自己对孩了教育、培养的权利和义务,只关心孩了学知识的情况,而无视孩了们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每个学牛教育赛跑的真正起点。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教室,家庭成员便成为孩子的笫一任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便开始担负起了教育的责任。人纶熏陶渐染化就已经开始。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劳动技能,思想教育以及个性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

6、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在此,我想给家长提儿条建议:1•试着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孩子平等的交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家长忙于生活,抓经济,却往往将孩了扔在了一边,缺失了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孩子也许在学校有了许多的问题,更多的想找人倾诉,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有些家长,偶尔见孩子一次,却只是看到了孩子的缺点,认为和孩了交流就是在浪费吋间。这样让孩了感到一种压力。但平等与尊重的心灵交流,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來帮助孩了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7、。2•为孩子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家长的作用,家长,自己的居住环境都影响着孩子,从平常的观察看,喜欢讲脏话的孩了肯定在一个脏话的氛围里居住着。试想一下,自己都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怎么能去要求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有些家长挑学校、挑班、挑老师,这样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口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3•尊重孩子的个性,理解孩子的天性小学低年级的儿

8、童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此阶段儿童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好奇”“爱问”,而玩乂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家长不能毫无道理地对孩子的天性予以剥夺,要理解孩子的天性,而要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來。要用心去喜欢孩了,而不是将孩了推向辅导班,托班。去推卸自己的责任。要善于利用闲暇时间中对孩子进行培养,让孩了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