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ID:44291380

大小:49.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_第1页
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_第2页
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_第3页
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结果,为后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门诊收入后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5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行常规CT扫描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经CT诊断显示,局部脑实质轻微低密度15例(30%);皋底节区域结构模糊6例(12%);局限性脑沟消失或变窄4例(8%);颅内中动脉呈现高密度1例(2%);CT值测量差值显示增高3例(6%);CT影像显示基本正常21例(42%)O结论应用常规CT诊断超急性期脑

2、梗死,具有临床实用性及诊断价值,对于可疑的异常征象应结合相关临床知识,早期正确诊断,提高临床检出率及确诊率。【关键词】超急性期;脑梗死;CT脑梗死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病变,对人类的生命有严重威胁。该症在男性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其比例约1.3-1.7:1[1]o超急性期脑梗死是发病时间在6h内的脑梗死,若能在患者发病6h之内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有利丁病情预后,并提高临床疗效。所以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特于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应用CT检测技术对本院50例确诊为超急

3、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本院门诊收入并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首次检查均为发病6h内入院就诊,并行CT检查。患者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5.2±7.1)岁;临床症状主耍表现为:言语不清30例(60%),头晕头痛22例(44%),神志不清11例(22%),突发单侧肢体乏力35例(70%)。本组5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过程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患者性别、疾病史等资料,见表

4、1。1.2扫描方法选择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steion螺旋CT全身扫描机。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将听眦线作为基线,经颅底至颅顶进行横断位的常规连续扫描。扫描参数设置:矩阵为320X320,层厚及层距均为5〜10mm,部分患者可增加2min薄层扫描。1.3阅片判定方法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阅片经验的医师对50份CT图像进行分析,除进行常规阅片Z外,对于部分患者,特别是CT平扫的阴性病例,应进行反转功能阅片、窄床阅片以及CT值测量差值的对比⑵o1.4统计学方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本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

5、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2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CT诊断结果显示,15例患者为局部脑实质轻微低密度,其中3例患者在经窄床阅片、反转功能阅片后发现极为轻微的低密度变化;6例基底节区域结构模糊;4例患者为局限性脑沟消失或变窄;1例患者颅内中动脉呈现高密度;3例患者CT值测量差值显示增高;21例CT影像显示基本正常。详见表2。3讨论脑梗死是颅内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而导致的脑组织局限性缺血坏死或脑软化,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中老年患者多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

6、等疾病,容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痉挛、血流缓慢和成分改变等,致使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最终形成血栓,出现脑梗死。大部分学者将发病时间在6h之内的脑梗死统称为超急性期脑梗死。和关病理研究发现[3],在发生脑梗死4〜6hZ后,颅内组织水肿、缺血,导致钾、钙等离子失调,细胞酸碱度失衡,线粒体停止呼吸,最终导致细胞中毒性水肿。相关临床研究表明[4],在该期内及吋给予溶栓、脑神经保护等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T扫描作为一种无创、精确、快速的影像检测技术,仍然

7、是目前临床急救检查中的首选方式。但急性脑梗死的CT征象较轻微,对临床医师的检查技术要求严格,应当不断综合临床并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提高临床检出率及确诊率。冃前,大多数学者认为CT平扫超急性期脑梗死可能出现的-:种征象为[4,5]:①大脑屮动脉的高密度征象;②大脑局部肿胀表现的轻微占位征象;③脑实质的密度轻微减低症,以及伴随其产生的灰白质界限模糊征象、基底节区结构模糊征象。木组50例患者中阳性29例(58%),阴性21例(42%)O在临床中出现的上述CT征象往往不够清晰,部分征象显示率较低,尤其是颅内中动脉的高

8、密度征象显示率极低,且CT显示阳性的脑梗死患者也不在少数,因此,临床诊断有较大难度。作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6,7],并综合实践后认为:①应将CT图像屮可疑的低密度区与和同层面或者上下层面中两侧的结构进行对比,同时对脑组织中左右堆成部位CT值进行测量,计算差值,以找出脑实质密度变化;②应用窄床阅片和反转功能阅片,认真观察图像中脑实质密度的变化和脑池、脑室及脑沟形态的改变;③发现可疑杲常变化吋,进行薄层扫描,提高对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