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综述

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综述

ID:4428645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综述_第1页
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综述_第2页
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综述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综述摘要:陶渊明的思想以及创作对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自萧统尤其是近代以来,陶学研究蔚然成风,成绩斐然,本文主要对20世纪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作以简单综述。关键词:陶渊明;隐逸思想;研究综述作者简介:赵方方,女(1991.12-),籍贯:河南省商丘市,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h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中国田园诗人“第一人”陶渊明,自南朝

2、颜延之为其著文,萧统对其深入分析并发表陶学史上第一篇学术论文《陶渊明集序》开始,“陶学”事业便悄然生起。经过数百年的探索、拓展和深入,陶学发展更是千姿百态,蔚然成风。尤其是“继宋代和清代曾岀现的两次研究陶渊明的高潮之后,20世纪末叶更出现了空前繁盛的第三次高潮。”12011年第五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纠正陶渊明研究误区”、“陶渊明研究现代转型”问题,可见陶学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也在日趋进步和成熟。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以魏正申等为代表的陶学研究作家,以钟优民等为代表的陶著评论家,以陈忠等为代表的陶学编辑家等的涌现,以

3、及以《陶学史话》等为代表的论著的问世,陶学研究成绩斐然。本文主要对20世纪笔者对陶渊明“隐逸”思想的研究状况作以简要综述。对陶渊明“隐逸”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自《陶征士诔》问世以来,大体上说经历了三个阶段。2南北朝到民国前后是第一阶段,对陶渊明“隐逸”多表羡慕,以钟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与萧统“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为基调,赞扬其个性闲静之情趣和独善其身之明智。宋代是“陶学”发展的重要吋期,在儒道佛和理学思想作用下,追求淡泊人生成为潮流,同时也树立了士子口觉、内敛的修身态度。苏轼在《书渊明饮洒诗后》屮说道:陶渊明“云无

4、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言行,堪称大彻大悟者之言举,故深得宋代坎坷之士的追慕。文天祥《海上》诗云:“王济非痴汉,陶潜岂醉人。得官需报国,可隐即逃秦。”这是在大文化环境下宋代对陶渊明人格人品的接受。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陶渊明隐逸之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所体现的为“无我Z境也。古今为词,写有我Z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耳”!3可见在这一阶段,陶学研究学者对陶渊明的隐逸情怀是持肯定和欣羡态度的。20世纪的三四十年间为笫二阶段,对陶Z“隐逸”基本持肯

5、定态度。以朱光潜先4:“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为基调,称举其强调自然人生的思想和闲适悠然的心态。陶之“千古知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屮着重反驳了“逃避主义者”的观点。“也许有人以为陶渊明是'逃避主义者',但事实上他绝对不是。他要逃避的仅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4,所谓“逃避”实际上是对道家“存真保真”人纶观的皈依。这种关于陶渊明“非逃避人牛”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匡正了前人对陶公的错误解读。此外,1935年,朱光潜在《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一答夏尊先生》一文中,以“静穆”论断陶渊明的人牛:,“陶潜浑身是“静穆',所

6、以他伟大5朱光潜等人在此阶段的陶学研究无疑开启了近代新陶学。20世纪50年代至世纪末为第三阶段,对陶渊明“隐逸”一开始持基本否定态度,以王瑶“消极的'独善其身'的逃避”和罗根泽“归隐只是离开腐朽恶浊的政治仕途,不是对腐朽恶浊的政治仕途进行革命斗争”为基调。或论之以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斥之以个人明哲保身的消极思想和妥协行为。期间尤其是1954年一1957年、1958年一1960年两次关于陶渊明的讨论引起较大反响,其中以文章《陶渊明基本上是反现实主义的诗人》为代表,认为陶渊明隐逸后的田园诗反映的是其自身在现实受挫Z后的妥协

7、和不切实际的理想,没有现实意义。虽然一些专家学者对其机械化、片面化的评述提出了异议,但是也没能根本扭转当吋政治高压下的附庸言论。20世纪后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的学术理念和方法也相继被引进和运用,在前人陶学研究的基础上,新时代学者对陶渊明“隐逸”的评价也更加客观、理性。总的来说,对陶渊明隐逸行为和思想持肯定态度,并结合时代背景客观公止地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和意图,见解独到。魏正申在其《陶渊明探稿》等四部系列研陶专著中,对陶的“隐逸”作了系统、全面的探索,于《论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思想》等17篇论文中,除对不与统

8、治者同流合污、爱自然、“固穷节”等说法表示赞同外,还提出了陶“以诗文传世的思想”,将其置身于魏晋吋期“文学自觉”的吋代背景下谈“陶之归田”。再有钟优民在《陶渊明集译注•序》中提出:著者要抓住历代注陶、评陶中“消极隐逸”这个重大关键问题的症结点,以科学、公允的态度重新注陶、评陶。张驰《陶渊明之“隐”新说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