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研究综述

陶渊明研究综述

ID:46270478

大小:7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陶渊明研究综述_第1页
陶渊明研究综述_第2页
陶渊明研究综述_第3页
陶渊明研究综述_第4页
陶渊明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陶渊明研究综述陶渊明研究综述2007年陶渊明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木年公开发表的陶渊明研究论文有近250篇,数量较之于以往冇了较大的增幅(按2005年160余篇,2006年190余篇)。现就笔者所见,将2007年的陶渊明研究论文分类综述如下:一、思想研究陶渊明的思想一向是争论的焦点。张二平《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儒学传》(《九江学院学报》第四期)、孟国中《论陶渊明的“不朽”价值追求》(《西安电了科技大学学报》第二期)都旨在说明虽然生活在玄学人盛的东晋时代,陶渊明的思想述是以儒家为主。孙文起《东晋儒学新变与陶渊明思想》(《九

2、江学院学报》第二期)指出汉末至东晋,荆、江地区的儒学传统是“兼容博宗”、“慕通义理”,传统观念中“仕”与“隐”的对立-•度趋于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思想也由先秦“原儒”的“复古”发轲,沿着“黄唐”之情一路衍生开来,在对“真淳”之世的追忆中寻找着“任真”与“守志”的平衡。柏俊才《陶渊明天师道信仰考辨》(《山西大学学报》第五期)陶渊明生活在佛教、天师道教兴盛的晋、宋之际,他的思想主流是儒家,但不可避免地杂糅了佛教、天师道的因索。谢淑芳《20世纪大陆研究陶渊明与佛教关系成果概述》(《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细致梳理了20世纪

3、人陆专家对陶渊明与佛教关系的成果,得出研究者主要从陶渊明的思想渊源、交友往来(主要与慧远等佛教徒)、诗文中所用词汇等角度来阐发其与佛教的关系的结果,提出如果从宏观的时代特色与微观的生活氛I韦I两个角度,多侧面地考察渊明的个性、性情、思想、交友、作品风格、语言等因素,或许能从中得出他与佛教关系的比较确切的答案。张学君《向死而生: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宁夏人学学报》第-•期)指出对死亡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丰富了陶渊明诗歌的内涵,增加了它的情感分量,让我们知道他的平淡下面还涌动着一种焦虑。诗人虽然是避世的,但却不是厌世的,他的所冇举

4、动都不过因为对现世人生的热爱和留恋。对着死亡的冰冷感受生命的热情,这就形成了他那执著而温厚的悲悯情怀。陶渊明追求的就是真、适意的存在,本身就符合美的本质。他的美学思想长久以來也颇受关注。魏耕原《外淡而内奇:陶诗的审美追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四期)指出陶诗平淡的外表,或者说特意淡化的外在却包裹着让人惊奇的内在。这不仅体现在使川率极高的“奇”字上,而且也体现在他的IB园、咏史、咏怀诸作中。透过淡化的表层,我们可以感受到爱与憎的碰撞,感知到内心的激荡与不平。潘多灵《对痛苦的审美与超越:论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世界文学评论》第一

5、期)指出:在仕与隐的选择中,在对正义的张扬和対节操的坚守过程中,陶渊明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在无摆脱的悲剧命运面前,走出了一条対痛苦的审美与超越之路。张海燕《从审美的日常牛活化谈起——再论陶渊明的审美超越》(《名作欣赏》第二期)指出诗歌创作是陶渊明本真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体现,正是建立在对口己的悲喜人生和苦乐年华进行深层体验的基础上,诗人才超越了H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庸,超越了穷达生死的羁绊,真正做到审美的口常生活化。縻志斌《陶渊明宦途十三载思想变化浅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第木期)通过对陶渊明的士大夫情结与特立独行个性的斗争、家计营生

6、与违心宦途的才盾、复国振兴的失落与宦途黑暗的厌倦方面分析,阐述了陶渊明由立志报国到归隐山园的思想孑盾斗争过程,揭示陶渊明人生追求转折的根本原因。裴登峰《陶渊明“质性口然”的内涵》(《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第二期)指出影响陶渊明人生道路与艺术境界的因索,除了社会环境的外因,还有“质性自然”的个性、求“静”的心态、性情Z“趣”、生活Z“娱”,其中“真”为最根本特性。另外,谭忠国《论陶渊明与他人的和谐》(《怀化学院学报》第I•期)分与古圣贤先辈的神交及同时代亲友的和睦和处两个方面,来说陶渊明与他人的和谐。吕艳《陶渊明晚年诸子不立的憾恨》

7、(《枣庄学院学报》第三期)指出陶渊明身后的失望、苍凉除了自己怀抱理想而无良辰佳时外,还应有五子的懒惰丧志、平庸无为的憾恨。二、生平、故里考证与作品由于陶渊明作品文本屮多有异文,因此引起不同的推测。顾农《从两首诗看陶渊明的生年》(《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指出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屮》和《游斜川》两首诗看,陶渊明的牛年当如传统的说法在兴宁三年(365)O关于陶渊明故里争夺向來也是很激烈的。徳安县吴山乡灵龟石发现一块墓碑,上刻“故陶潜公之墓”字样。2006年,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考察。欧阳春、李宁宁《靖节祠、明碑与德安的

8、“陶渊明故里”》(《九江学院学报》第二期)认为德安灵龟石作为“陶渊明的柴桑故里”极有可能。因为它是九江地区明淸时期陶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而明清陶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元时期,文物的发生又可以上溯到东晋时期,并目-这一带关于陶氏的传说最为集中。王贤淼、吴国富《陶潜墓、牛眠地与渊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