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73811
大小:87.3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直线运动斜向力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l.(14分)(2012新课标卷)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丿I: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止压力的比值为九。已知存在一临界角%,若峽,贝怀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考题建模:直线运动斜向力模型,规律
2、:共点力平衡,正交分解。考基本模型、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方法,推敲趣味(考由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类临界条件即锁定条件和极限思想)。2.(2012上海卷).(10分)如图,将质量加=0・lkg的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53。的拉力F,使环以a=4.4m/s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求F的大小。(取sin53°=0・8,cos53°=0・6,g=10m/s2)o考题建模:直线运动斜向力模型。规律:牛顿第二定律、正交分解。考基本模型、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方法,
3、推敲趣味(考由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类临界条件即分离条件和分类讨论思想)。对比上面这两个模型,联系,模型和模型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都是考题建模,区别,临界条件不同,向下推的考锁定的临界条件,向上拉的考分离的临界条件。3・(2012±海卷).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i作用下,做速度为力的匀速运动;若作用力变为斜面上的恒力F2,物体做速度为”2的匀速运动,且竹与*功率相同。则可能有()(A)F2=Fi9Vi>v2(B)F2=F19ViFP(D)F24、点力平衡,正交分解。考基本模型、基本规律,考细心,推敲趣味(建立不等式)。4.(2012重庆卷)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加重力加速度为g。比赛距离为s。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扌n中心,以大小为Q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巾时,再以巾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拍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保持球拍的倾角为&0,如题25图所示。设球在运动中受到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成止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1)求空气阻力人小与球速大小的5、比例系数I(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式;(3)整个匀速跑阶段,若该同学速度仍为弘,而球扌n的倾角比久大了0并保持不变,不计球在球拍上的移动引起的空气阻力变化,为保证到达终点前球不从球拍上距离屮心为r的下边沿掉落,求0应满足的条件。考基本模型.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方法,考学生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敲趣味(确定临界、巧思巧算),变中有不变是解题的关键。同上面三个题目对比本题考探究能力,考有空间约束产生的一类临界问题:考生建模,直线运动斜向力模型。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正交分解法、合成法。总结:解题的6、主要工作是建模和翻译,翻译是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建立模型、翻译方程、确定临界、巧思巧算是我们在考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计算题的特点及解答步马特点:题目长、情景新、考细心、考耐心、推敲趣味、仍是双基。注意:审题要慢、解题要快、计算要细.结果要简。一.审题的要求:1、审题要审出是哪个模型。2、审题要审出用什么规律。3、审题要审出用什么数学辅助模型。二、规范解题1、分析现象建立物理模型(考生建模、考题建模)2、将物理现象翻译成方程首先根据设问选择翻译方向(正向翻译或逆向翻译)A、找出相应的状态和过程B、确定中间是否存在临界状态(物理上的要7、害问题)C、将复杂的过程进行分解D、找出各过程之间的联系E、按顺序写出方程并寻找相应的数学辅助模型翻译时注意:对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写原始方程3、分析计算与讨论三.解后反思1、对结果的评价与推广(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思)2、做、思、比、议抽象为模型举一反三,注意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总结:一审、二解、三思,是平时做题的三个要点。
4、点力平衡,正交分解。考基本模型、基本规律,考细心,推敲趣味(建立不等式)。4.(2012重庆卷)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加重力加速度为g。比赛距离为s。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扌n中心,以大小为Q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巾时,再以巾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拍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保持球拍的倾角为&0,如题25图所示。设球在运动中受到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成止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1)求空气阻力人小与球速大小的
5、比例系数I(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式;(3)整个匀速跑阶段,若该同学速度仍为弘,而球扌n的倾角比久大了0并保持不变,不计球在球拍上的移动引起的空气阻力变化,为保证到达终点前球不从球拍上距离屮心为r的下边沿掉落,求0应满足的条件。考基本模型.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方法,考学生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敲趣味(确定临界、巧思巧算),变中有不变是解题的关键。同上面三个题目对比本题考探究能力,考有空间约束产生的一类临界问题:考生建模,直线运动斜向力模型。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正交分解法、合成法。总结:解题的
6、主要工作是建模和翻译,翻译是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建立模型、翻译方程、确定临界、巧思巧算是我们在考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计算题的特点及解答步马特点:题目长、情景新、考细心、考耐心、推敲趣味、仍是双基。注意:审题要慢、解题要快、计算要细.结果要简。一.审题的要求:1、审题要审出是哪个模型。2、审题要审出用什么规律。3、审题要审出用什么数学辅助模型。二、规范解题1、分析现象建立物理模型(考生建模、考题建模)2、将物理现象翻译成方程首先根据设问选择翻译方向(正向翻译或逆向翻译)A、找出相应的状态和过程B、确定中间是否存在临界状态(物理上的要
7、害问题)C、将复杂的过程进行分解D、找出各过程之间的联系E、按顺序写出方程并寻找相应的数学辅助模型翻译时注意:对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写原始方程3、分析计算与讨论三.解后反思1、对结果的评价与推广(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思)2、做、思、比、议抽象为模型举一反三,注意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总结:一审、二解、三思,是平时做题的三个要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