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64376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3对“应用写作”实施动态教学(代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应用写作”实施动态教学(代序)兼谈人文精神的渗透黄艾榕张江艳一捉到“应用文写作”,冇人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写作者一定是被窒息于繁琐的程序与条框中,没有智慧火花的闪耀,亦没有情感的激发。一提到“应用文写作教学”,有人也会联想到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师生面面相觑,没有丝毫趣味的点染,味同嚼蜡……诚然,作为应用写作课的任课教师,我们不否认曾经经历过上述尴尬的场面。然而,当我们尝试摆脱僵化的教学方法,补充新鲜的内容,实施应用写作动态教学后,写作课教学就能在一种比较轻松融洽的气氛中井然有序地进行了。一旦有了一定的写作兴趣,学生身上的写作潜能便会转化为现实的写作能力,甚至有
2、人会“爆发出令人吃惊的写作潜能”。一、什么是动态教学动态教学是与静态教学相对而言的。应用写作静态教学即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是以文章为研究对彖的。它从文木角度出发,归纳应用文的构成要素、表达方式、文体特点、语言特点及技能技法等静态写作要求。它注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种教学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应用文的文木特点,而忽略其在实际生活屮动态的沟通过程与效果;在讲课中习惯丁平而地把例文分析为几大块,而忽略活生生的文本发生史;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强调文字表达和格式书写的规范,而忽略了个性化的语体风格。这种教学体现的是教师和教材的权威以及千
3、篇i律的模式化教学方法。表面看起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是由于教师把自己放在“教”的位置上,在教学训练的指导中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和沟通,不了解学生的思路与想法,所以,事实上学生与老师都是被动的,都没有“动”起来。动态教学则不然。它强调以人为本,将重点放到写作主体创制文章的行为本身,强调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的屮心地位。动态教学注垂激发写作主体的参与意识,全面培养写作能力,从而塑造具有综合索质的写作人才。应用写作学是一门多元一体的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写作过程中,还涉及特定的写作目的、写作环境中的具体时空背景及相关知识。这些特点耍求在教学时必须将写作理
4、论知识、技法特点、专业知识和相关背景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自然地将一些实际生活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社会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开始实现出“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从而产生写作兴趣和热情。在动态教学屮,教师的“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而:教师要懂得自己不是“演员”,而是“导演”,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作为“导演”,教师不仅讲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再现应用文产生及运用的环境,创设各种文体的写作氛围;教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能力、思维方式、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而且耍及时发现并鼓励学生在智商情商诸方面的进
5、步。学生的“动”则体现为在设置的写作情境屮,把自己当作“演员”,很快进入角色,以实践主休的角色做岀一系列策略性的反应和创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一种动态的、立体的精神活动领域,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写作行为,使知识成功地转化为能力。当师生双方都“动”起来以后,教学双方的积极配合与相互作用就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单调乏味。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也初步得以实现。二、怎样实施动态教学更新了应用写作教学理念后,如何实施,就成了我们苦思冥想的问题。应用写作动态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系统工程,必须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做法予以支撑。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根据高职和成
6、教学生的口身特点,我们从以下儿个方面逐-实施。(一)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我们重新调整了“公文写作”的教学模块,根据现行公文管理规定和相关信息补充了新内容,将原冇的几个重点文种写作,扩充为“告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和“沟通性公文”三个系列,增加了公文正文的写作知识,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在个人日常应用文屮增加了“读书笔记”、“毕业论文”、“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传统的“计划”写作教学中,补充了“大学生个人规划”和“活动策划”的相关知识,增强了知识的时代感,加强了教学的实用性。我们述鼓励学生去招聘现场,获取感性知识。在“教
7、学大纲”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如:在劳经系突出“公文写作”,在安工系突出“事务文书写作”,在工商系突出“经济类文书写作”。教学内容贴近了学生的专业,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写作动机大致可以从两个方而分析。一是心理动机,如屈原的“发愤抒情”,司马迁的“发愤著书”,韩愈的“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个动机强调写作者遭遇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而产生心灵的撞击和感触,进而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一般來讲,课堂教学不可能产生这种语境。另一个是社会动机,即强调文章的“经世致用”。如曹丕的“经国Z大业”,王安石的“适用为本”,苏
8、轼的“有为而作”等。这揭示了写作的价值源。就这一方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