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55305
大小:25.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中西建筑及其文化背景的异同初探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建筑及其文化背景的异同初探ChineseandWesternArchitectureandTheir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CultureBackground郭鹏飞GuoPengfei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建筑及其文化背景的初步比较,总结大的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就指出了这点: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若干相同和相异之处,并认为这是由于中西“⋯⋯今后的中国人谈到相对应的“战国”时期的时方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决定的。候,他们是以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那些表关键字:建筑文化战国文化希腊文化面
2、的图景,其中已不再有难解的事物。”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建筑与文化有一个明显的断点:秦灭六国。秦始研究建筑,就不能回避建筑的文化背景。对于中国皇焚毁了全国的名城,楚霸王烧掉了全国最贵重的博物的建筑是这样,对于西方的建筑也是这样。馆和图书馆,这使得我们对先秦的建筑艺术及其文化背建筑和文化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两个不同层次景的认识出现空白。我们可以凭借高台建筑遗址、汉墓上相互联系着,这两层联系总是同时发生的,特定的社浮雕等对战国秦汉的建筑作出一番猜测。现存战国秦汉会文化创造并满足于特定的文化的建筑,建筑的文化的建筑雕塑基本上都
3、与墓葬有关,而墓葬是不能代表真性,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满足于价值与文化正水平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保存什么汉以前的活动的双向一致的客观存在,是不同文化及文化价值观建筑,我们只能从为数不多的遗址推测战国文明的建筑的选择的产物。艺术的一个方面。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事实上成为了文化表象的外在载体,只有从文化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才能真一.中国与西方文化及建筑的相同之处正理解建筑形式的根本动因。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体系战国时代的中国文化与希腊时代的西方文化有一下,由于人们对世界、宇宙的认识和对哲学、宗教、艺术个重要的共
4、同之处:非宗教化。在古希腊,比起在近代宗的看法的不同,自然也带来了建筑文化的差异。教文明中的同行,祭司是个可怜的角色。在社会生活,持在比较中西建筑文化差异时,人们一般把中国建筑别是在文化创造中几乎找不到他们的影响;而在战国,以及其文化历史当成一段连续渐变的过程,在此过程祭司们连自己的存在也保不住。中国历史上是否有真正中,中国建筑与文化是稳定的,并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建意义上的祭司阶层存在还是一个问题,并且在战国时筑与西方建筑对立起来,这是当前的一个研究误区,因代,除将它作为古代礼制的一部分而神化以外,祝、卜已为中国建筑作为稳
5、定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能不再在社会活动中起作用。我们绝不能低估这种非宗教从汉已有的历史得到明确的证实,早上个世纪,德国伟性,这是一个关系到文化的根本性质的重大问题,战国!!!!!!!!!!!!!!!!!!!!!!!!!!!!!!!!!!!!!!!!!!!!!!!景、漏景等隐的手法和体现隐的内涵的各种名称、匾联。园主隐逸于市的意愿。又如,拙政园的水池中,东面的岛中国园林广泛采用“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艺术山后面建的待霜亭藏而不露,与前面的雪香云蔚亭形成手法。园内用建筑、花木、围墙、假山赖组阁视线,同时又对比,颇有世
6、外桃源之感。用曲廊、曲桥、曲径、漏窗,使人在一个位置上总是只能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其造园主题、建筑景观布置和看见一小部分景致,须经几番琢磨,才能体会其中的奥手法来看,中国园林处处体现隐逸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妙。这些隐逸情怀的内海和手法大大丰富提高了中国园毫不夸张的说,隐逸,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林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留园的入口巷道(图2)长达50m,先入园门是(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6.11)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从厅的东侧进入了狭长的曲尺行走道,再进入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参考文献[1]李刚、李先光、王
7、炎龙.论影响明代江南园林发展的诸因的小空间作为结束。过此转至“古木交柯”,它的北墙上素.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9开漏窗一排,隐约看见中区的山池楼阁。折而西至“绿[2]吴功正.六朝园林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总第三期荫”,北望中区之景豁然开朗,才置身园中[3]。充分反映[3]张世君.红楼梦.的园林艺趣与文化意识-108-文化与古希腊文化不但在作为仅有的非政教合一的文些宗教的、哲学的、特别是政治的形式还是非常灵巧明方面有共同性,在古代文化中仅有的两个科技发明思的。“”这个世界的心灵已经熄灭,因而它的各种事件也想创造浪潮
8、这一点上也是相同的。便失去了任何深刻意义了。⋯⋯在中国发生的一次革命作为非宗教文化,希腊文明和战国文化都具有强烈或一次征服,⋯⋯皆属于景观的历史中的此类因素,有的构造意识,这表现为结构形式感的突出。苏格拉底哲如动物界中的一种变化或一群鸟的迁栖。”这种看法未学家和《天问》对世界的理解都是“结构性”的理解,都免过于偏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