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55143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0
《明师应是研究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师应是研究者教师是否需要“人人冇课题”【编者按】关于中小学教师是否需要“人人有课题”的争论可以说是不绝于耳。支持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能使学校走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反对者认为,当前屮小学课题研究存在形式化、功利化、泛研究等问题。如,冇些教师在别人的中报表上签个名了事;有些教师只选容易做的,不考虑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些教师选题太大,根本无能力研究。那么,教师到底需不需要“人人有课题”?我以为,当教师就要当“明师”。“明师”者,顾名思义,就是“明
2、白”之师,就是贤明之师——思想开明,明白事理,不固执,不迂腐,宽怀大度,理解人心,尊重人性,通晓教书育人之道,他们因此往往能以通情达理的巧妙手段,把学生“引”向或者“导”向成才的道路。我还以为,时代呼唤明师。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明师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明师的时代。可以预计,一个明师群起的时代即将到来。无论是我的亲身经历,还是我了解的-•批批成长屮的明师,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研究,是明师群起的成长之源。明师理应做些研究如果有人问我:“你是怎样由一名普通的师专生成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可能会这
3、样回答「'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是进行了教育研究。”假如我没有进行教育研究,就难以成为走向未来的名师。这些年,我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因为研究,班级管理上了台阶,数学教学成绩显著,数学竞赛获奖颇多,我得到了许多奖励;因为研究,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因为研究,我到了教育局后,能迅速遵循所分管工作的规律和要求,不断占领分管领域的制高点,不断跃上教育发展的新平台。我以为,教育研究是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研究,提升精神的高度。我一直想做一个这样的实验:研究20
4、0名刚入职的教师,100名为“自然研究型”的,另100名为“自觉研究型”的,20年后,看看这200名教师的发展情况。虽然,我没做成这个实验,但我能想象出结果:多数“自然研究型”的教师,可能成为经师一一经验之师,教学娴熟但缺乏新意,职业倦怠感渐生;而多数“自觉研究型”的教师,常教常研,常研常新,以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每天的工作。研究,保持思维的深度。研究与思维密不可分,“研”Z久则思必深。坚持研究,思维往往处在活跃状态中。研究与学习是不尽相同的,学习更多的是获取知识,而研究则是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思
5、考,是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经验冇机结合,也是研究者专业自信的基础。研究型教育工作者,不仅有行动更是有想法、有思维深度的人。研究,拓展知识的广度。研究者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发现自己“知不足”,于是又继续学习,学习之后继续研究,研究之后又发现新的不足。就这样,从低水平的“不足”,走向低水平的“足”,又从低水平的“足”,走向高水平的“不足”,进而走向高水平的“足”。研究,追求探索的精度。“精业”,就是以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高效能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
6、一名教育工作者,仅有敬业精神是不够的。敬业,更要精业,要以精业的态度对待工作,要做就做到最好。研究,是一条通往精业的道路。研究,改变眼界的角度。研究,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审视教育问题,以独特的视角透视教育现象,以理性的探索践行教育工作。想一想,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究竟理解了多少?究竟做到了多少?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我们在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当如何去做?新形式、新情况,带來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7、。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屮产牛;新的教育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试验的探索之中,逐步升华与完善。研究,超越自我的气度。教育名家的成长,是一个追求最优发展、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的发展过程。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H标。只有视今天为落后,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追求卓越,追求更好的境界,才可能攀登一个乂一个新的高峰,实现一个乂一个新的发展目标,达到教育发展的精致化、精品化的境界。靠什么不断超越自我?每个人的路不尽相同,我的路更多的是源
8、于“研究”。课题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耍且规范的方式研究有很多方式,但我认为课题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口规范的方式。屮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来完成的,是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日的的研究。因此,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问题的求证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本质。当教师以“思考”的H光审视校园,以“探究”的姿态从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时,教师无疑就具有了“研究者”的特质。反思与问题同在,反思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对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