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43354
大小:2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0
《庄子的天人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庄子的天人关系研究摘要:先秦时期,战乱不断,百家争鸣,庄子在这样一个乱世,却和其他哲人积极入世的态度不同,他辞官避世,隐居山林,远离社会政治,表面上看来,缺乏对人生的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但事实上,他从来没有忘却思考社会政治和对人生的浓浓关怀,只是以潜心著书立说来向世人展示他的理想抱负,其中不但透露出他的人本情怀,更兼顾对天人关系的深刻思考。关键词:庄子天人关系天人合一庄子的思想独特而又充满人本主义情怀,这种哲学思考来源于对现实黑暗的揭露,和儒家不同,他不局限于社会的视角,而是直接站在“道”的角度来看待一切,所
2、谓“以道观之”,因此,他的眼光更为长远、视角更加宽阔。一、人与自然平等天人关系一直是中国哲学的重要问题,张岱年先生说,要研究人生论,就必须先把天人关系的问题搞清楚,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探索,“由宇宙论到人生论,第一步便是天人关系论。”“天”除去神秘主义的命定说以外,更多的是倾向于自然观,天人关系就涉及这种以自然为本的天道观,也就是与自然的问题,但同时又兼有价值观的内容。在庄子看来,“天”就是自然,包括本然之性的存在方式,人如何对待万物以及人在社会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儒墨两家不同,庄子的关注点不再是突出人道,
3、而是把视角转移到自然之上,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首次表现出其独特之处。《大宗师》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这就是说,洞悉大自然的所为,认知人类所应当为之事,天和人的关系就达到一定境界。庄子却提岀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对于天人相分、对立等问题,表2K咼度的关注,并且思索解决的方案。他认为,人应该放弃作为,顺应自然本然,从而实现天人合一、万事和谐的理想状态。先秦时期,儒家“畏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墨家“尚天志”,前者在天这种神秘力量面前无可奈何,后者又对主宰者的“天志”表示臣服,人受制于天,无论是儒
4、家还是墨家,都表示岀了不平等的天人关系,甚至儒家在对物中,也表现出了“人贵物贱”的不平等关系。可以说,在儒家看来,人和天或者自然是一种主从,等级高低的意象化关系。如《孝经》中,孔子说「'天地之性为贵。”这里训“性”为“生”,指代生命。也就是说,天地间所有的生命中,唯独人的生命地位是最咼的,最珍贵的。相关的例子,在《论语•乡党》中也有所反映,篇中记载,孔子家中的马厩失火,他回来后问家人第一句话就是:“伤人乎?”而对马如何,丝毫不关心。这里自然表现的是一种浓浓的人本主义情怀,也体现出儒家在天人关系上的不对等的特
5、点。而真正能以平等眼光来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只有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庄子对“天”的理解和儒墨以及后来的孟荀都不一样,”天”在庄子这里运用的格外重要,他并不是像孔子一般将其视为人类的主宰,也没有将它看做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将它与人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去思考,“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秋水》有时,甚至直接等同于自然。在对于“天”的理解和对待上,首先岀现了平等的天人关系。一方面,庄子认为在自然面前,人不应该是渺小的,人的地位不比天道的自然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人和天地摆在了同一层面,“我”与
6、万物本是一体,庄子认为,从存在的状态来说,都是“道”所化生而来,从中得来各自的特性,所谓“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齐物论》世间万物不应该因为外表形态的不同而有高低贵贱之分。再者,就万事万物存在的态势来看,“万物一齐,熟短熟长。”《秋水》站在大道的角度上,万物之间互相包容,包括天人关系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齐一而无长短、贵贱的分别。再次,从天人平等思想联系到人与他物的关系平等,在对待万物方面,庄子强调,人不应被物所奴役,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诚如庄子所言,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自然天道的一部分,各有
7、其存在的价值,人就应该保持其特有的本性,也就是人性,不可因自己的物欲而把自己变成物的奴隶,被外物所累。另一方面,庄子在把天人关系摆在平等地位的同时,却没有过分的将人的地位抬的过高,他不同意天主宰人,同时也反对人征服天。庄子指出,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宇宙中的一种气化后的存在,都来自于道,最后复归于道,人的一切形体和生命以及特性都是天地赋予的,如《知北游》中说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天地赋予人以形体、生命,同样也赋予万物以形体和生命,两者自然没有贵贱的
8、分别,表象上所呈现的大小、长短、夭寿等差异,就其本质而S是没什么区别的。既然人和他物的生命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平等的去对待一切,包容他者,不应该以一己之私欲去主宰万物。庄子指出,生存不是人所特有,其他生物一样有活下去的权利,尊重所有物种,他举例说,即使是被珍藏在庙堂之上的神龟,地位尊崇,但是按照其本意,也仅仅只是想在污泥中爬行,“宁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愿意时候变成骨头被人当做供奉,“死为留骨而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