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研究

《庄子》研究

ID:45077760

大小:341.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11-09

《庄子》研究_第1页
《庄子》研究_第2页
《庄子》研究_第3页
《庄子》研究_第4页
《庄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庄子》研究《庄子》一书,理论精湛,文辞丰丽,玄妙绝伦,在文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实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庄子》是一部先秦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先秦文学杰作哲学家研究它,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及其发展脉络;文学史家研究它,评价庄子文学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前言本节内容一、庄子及其哲学观、政治观和美学思想二、《庄子》的寓言及其成就三、《庄子》散文的风格特点四、《庄子》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作品选读一、庄子生平——神人1、生卒年:众说纷纭根据《庄子》书中所涉及的材料和《史记·庄子列传》的资料考证,大概可以推

2、算出庄子大约生活在梁惠王、齐宣王时期,比孟子稍晚而略早于屈原。具体的时间纪年观点:在公元前375——前300年间。(梁启超《先秦学术年表》)在公元前369年——前286年间(马叙伦《庄子年表》)1、宋国说。汉代学者多认为庄子是战国时宋国人。宋之蒙人也(刘向);庄子名周,宋蒙县人也(高诱);庄子五十二篇,名周,宋人(班固)吾宋人也,姓庄名周(张衡)。战国时的宋国。西汉时封属梁国,因此唐代学者称庄子为梁国人。※马叙伦:《庄子宋人考》根据《史记·宋世家》等史料和《庄子》佚文的相关信息,证明了宋国有蒙地,但却难以确切地说出在宋国

3、的具体位置。现代学者多同意这一看法。2、故里国属:“庄子者,蒙人也。”《史记》2、楚国说。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宋州》(卷十二):小蒙故称在县(宋州县,今河南商丘)南十五里。六国时,楚有蒙县,俗称小蒙城,即庄周之本邑也。朱熹《朱子语类》(卷125):庄子自是楚人,……大抵楚地便多有此样差异底人物学问。又苏轼、王安石等把安徽的蒙城县定为庄子的故里。3、齐国说。六朝时的陈释智《古今乐录》说,庄周者,齐人也。《左传·哀公十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杜预:蒙在东莞蒙阴县西,故蒙阴城也。清《战国疆域图》,将此蒙地划为齐国。4、鲁国说

4、。《庄周即子莫》子莫是鲁人。《孟子》有子莫执中。朱熹说:子莫,鲁之贤人也。子莫即是庄子,庄子是鲁国人。从《庄子》书中记载的民俗民风庄、君王性格、施政特点来看,庄子对宋国最为熟悉。而且庄子的好友惠施、宋荣子等都是宋国人,可以说,庄子是战国时宋国人,可信。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地图·齐鲁宋》所示,宋国蒙地大约在今河南的商丘一带,因此可以说河南商丘是庄子的故里。当地还有一些与庄子有关的民俗典故,如庄子胡同、庄子井、庄子墓等地名,以及庄周梦蝶、喻牛辞相的传说。二、庄子生活1、贫穷。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外物》)庄子衣

5、布大衣而补之,正洁系侯履而过魏王。(《山木》)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未遭时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山木》2、清高。鹓鵻飞北海。讥曹商。3、身世生平:著述十万言;曾为漆园吏;不愿就楚相。(《史记》)综述:庄子曾作过管理漆园的小吏,后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庄子一生贫困,曾以编草鞋为生,有时还要靠贷粟度日。楚威王听说他是贤才,曾派人以重金请他入朝做相,但他不愿受官场的羁绊。穷闾陋巷,困窘织履,……三、《庄子》简介1、《庄子》篇幅《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晋时

6、司马彪注本为52篇。被认为是汉志记载的旧本。但都失传。今传《庄子》为郭象整理的注释本,分为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2、作品真伪宋代苏轼怀疑《庄子》中掺有伪品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一般认为《庄子》内篇思想一贯,风格一致,构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是出自庄子手笔,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和杂篇则可能是庄子门人或后来学者所作。四、庄子思想1、哲学思想:崇尚顺应自然无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

7、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意思: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的本体,它超越于宇宙万物之上,生出天地万物,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中。它是真实可信的,人们可以得到它,而又不能用感官去察知他,因为它没有形象。然而“道又不是有意志、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它自然无为,不居功恃巧。庄子哲学带有西方哲学那种理性的色彩。“齐物”——朴素辩证法与相对主义把老子的朴素辨证法加以绝对化,发展成为相对主义。基本的理论思想上“万物一齐”,认为任何

8、事物都存在有无、大小、美丑,贵贱、善恶等种种差异,但这些差异都是人们心中的成见。在“道”面前,它们根本没有区别与界限。即大境界与小境界。《齐物论》是庄子哲学的代表作。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无可。有自有其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乎然。恶乎不然,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乎可物故有所然,物故有所可。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