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除湿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

祛风除湿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

ID:44238799

大小:25.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祛风除湿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_第1页
祛风除湿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_第2页
祛风除湿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_第3页
祛风除湿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_第4页
祛风除湿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祛风除湿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祛风除湿是治疗尊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医生作者:17611159011关于皮肤病,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即有“疥”、“疤”的记载。祛风除湿法不但常用于治疗风湿痹证这些顽疾,而且在中医外科尤其是皮肤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赵炳南赵老对皮肤病的认识是这样的,从气血津液的辨证体系分为三方面来看:一、气的异常,流动的气是“风邪”。二、津液的异常,津液的异常凝聚是“湿邪”。三、血的异常,其中血的不通是血瘀,血的不足是虚。皮肤病虽然皮损症状表现于外,但其邪气及病理却复杂多变,往往是内在的原因。以最早的中医病因学专著《诸病源候论》为例,该书认为皮肤病的病因以外在因素为主,但同时也存在着脏腑

2、等内在问题,而且一直影响着气血津液。蜀国诸葛亮除了妙用行军散抗热防暑外,又以祛风除湿为根本,将中草药做酒治愈了马超的尊麻疹。唐朝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其中茵芋酒,祛风除湿、温经通络,适应症:皮肤中淫淫如虫啄,皮疹瘙痒。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记载蜜酒:祛风邪,治风疹、风癣。清代叶天士、李时珍对复合邪气提出“孤湿”之论,将“湿邪”与其他邪气单独分隔开来。“因诸邪凝聚为结,虽有湿邪,亦难以利之;风湿热结,郁而久之,外闭而内奎,其势难消。”所以,对以“湿祛风除湿是治疗尊麻疹等皮肤病的关键点医生作者:17611159011关于皮肤病,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即有“疥”、“疤

3、”的记载。祛风除湿法不但常用于治疗风湿痹证这些顽疾,而且在中医外科尤其是皮肤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赵炳南赵老对皮肤病的认识是这样的,从气血津液的辨证体系分为三方面来看:一、气的异常,流动的气是“风邪”。二、津液的异常,津液的异常凝聚是“湿邪”。三、血的异常,其中血的不通是血瘀,血的不足是虚。皮肤病虽然皮损症状表现于外,但其邪气及病理却复杂多变,往往是内在的原因。以最早的中医病因学专著《诸病源候论》为例,该书认为皮肤病的病因以外在因素为主,但同时也存在着脏腑等内在问题,而且一直影响着气血津液。蜀国诸葛亮除了妙用行军散抗热防暑外,又以祛风除湿为根本,将中草药做酒治愈了马超的尊麻疹

4、。唐朝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其中茵芋酒,祛风除湿、温经通络,适应症:皮肤中淫淫如虫啄,皮疹瘙痒。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记载蜜酒:祛风邪,治风疹、风癣。清代叶天士、李时珍对复合邪气提出“孤湿”之论,将“湿邪”与其他邪气单独分隔开来。“因诸邪凝聚为结,虽有湿邪,亦难以利之;风湿热结,郁而久之,外闭而内奎,其势难消。”所以,对以“湿邪”为主处于凝聚状态的复合邪气性质的皮肤病,祛风除湿应当先,后分隔诸邪,然后逐一驱逐之。清代周岩著《本草思辨录》,祛风除湿的方法,是外科最主要的方法,是中医外科的支柱。“必以清透或清透与通利之间,用以气轻而善行的孤湿散结之品。”湿居于表,如《医

5、宗金鉴》以四物消风饮治隐疹(尊麻疹)。皮肤病多为风、湿等诸邪相合为患。风邪为首,善行于皮肤、膜理、脉络、骨肉、脏腑之间。急性过敏性疾病如尊麻疹、过敏性皮炎、部分药疹等。刚开始发病的早起邪气是以风湿为主的,邪气多居于表,虽然病理和脏腑会有一些关联,但邪气还处于比较弥散的状态,很容易的就能透解,如果用“苦寒”来治疗,反而会使邪气凝聚不解,所以祛风除湿应该运用轻清宣散的方法从表而解。如清代外科名医高秉钧之牛芬解肌汤,通透之中,皆见清散之品,实为妙手之作。如果治疗有些延误,尊麻疹等这些病理多将从化兼有热毒,邪气将处于弥散与凝聚之间的状态了,所以祛风除湿应该在轻清宣散的同时佐以清泻,

6、以期从表里上下分消而解。玫瑰糠疹、泛发性药疹病发于始,邪气虽处于弥散状态,但传变快,兼居于肌肤与脉络之中,风热人血分,血气不宁,于轻清宣散之中兼施凉血解毒之品,方选牛芬解肌汤合赵炳南的凉血五花汤加减,临证多有良效。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小儿慢性湿疹多为中焦脾冒不足,湿邪内生,复感风热或饮食辛热叠加,风湿热为患,邪气多有凝聚于内,关联脏腑气血津液,缠绵难愈。对小儿皮肤病,口古名家治验多从调理脾胃人手,轻清宣散之品与健脾淡渗之品相伍,共奏祛风除湿之效,临证可选消风散加护脾消食之启脾丸以缓调乙成人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邪气虽在表,但以风湿热与痰抓伤络败血凝聚为结,虽有风湿,直接宣

7、透清下不得解,当以活血通络散结为先,临证可重用鸡血藤、刺瑛黎、口芷等活血通透之品。脂溢性皮炎、痙疮多为中焦肠冒素有积热,每因风热辛辣燥湿诱发,熏蒸于上,皮肤疏泄不通,湿热凝聚为患。祛风除湿当以清泻与透解并举,大黄、木香、槟榔为古方常用荡涤中焦湿热之药,现代名医赵炳南、马绍尧等以透骨草、侧柏叶、生山植、皂刺等为伍,治疗脂溢性疾病多有良效。皮肤疹痒、肤燥不可单一养血祛风润燥,当详辨其因而分治之。老年人全身肤燥而痒•为血虚不得濡养,治以养血祛风润燥,方如地黄饮子;青年人局部肤燥,或发枯疏脱,多为风湿热或气滞血痕痰凝阻塞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