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第32讲

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第32讲

ID:44230835

大小:206.4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9

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第32讲_第1页
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第32讲_第2页
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第32讲_第3页
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第32讲_第4页
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第32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第32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I(T*I()N——6——1知识主线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孔子创芷F家伸虻焚15-三教程朱壬守仁明淸之际岗索学派坑闆术”合•-理学(E阳明)保家忠想心学■■■■■■■'■■■■♦公元前公尤的公尤的公尤旧220年5«1年618年907年060年1279年1368年1(44年]<M2年770年47S年221年207年祢秋战国时期经朝两汉魏幵南北轴陥诩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文人拠MV和s.对网适纸术mu宋词尤曲、叩常乂《诗经》越辞汉赋完徉唐诗印刷术无朵剧明淸小说京剧~—4-…++++—卜…・+••・+•…—••・+•

2、..■+—…+H,公元询公元洞公兀询公心为公元询公兀询公兀询220年581年M8年907年960年12沙年1368年1644年1840年;2070^1600年1016年77】年475年221年207年魏号8[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桑朝两汉南北朝陪朝唐朝两宋元轴明朝濟期湎期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线索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

3、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线索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线索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考纲要求]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第32讲百家争鸣落实主干知识系统梳理有序识记点拔迷津弥补断裂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⑴主张①政治思想:提岀“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②教育思想: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冇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⑵历史彫响: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逹》《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图示解史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中庸德治我体现“仁

5、;K一规范礼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⑴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Z”的思想,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O(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疑难问答问: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是完全对立的吗?答:不是。“性善论”强调扩充自己固有的善性以完善人格;“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自己,通过后天接受教育以完善人格。二者表面截然相反,其实本质是一致的。二、其他主

6、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内容影响道家思想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把“道”作为最高准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岀“齐物”的观点法家思想李悝经济上:“尽地力之教”;政治上: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商鞅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授爵;加强屮央集权。经济上: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

7、制政权的工具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墨家思想墨子学说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还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主张。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概念阐释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突破核心考点深化■点探究史料提TI素养破解方法考点一“国学初露”—先

8、秦时期的儒家思想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徳治,以徳为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