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OPD治疗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稳定期的治疗1.教育和管理通过教育与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及有关人员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更好的配合治疗和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与督促患者戒烟,迄今能证明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措施仅有戒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2)使患者了解COPD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基础知识;(3)掌握一般和某些特殊的治疗方法;(4)学会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如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锻炼等;(5)了解赴医院就诊的时机;(6)社区医生定期随访管理。2.药物治疗(1)支气
2、管舒张剂是控制COPD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则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但不能使所有患者的FEV1都得到改善。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剂不良反应小,因此多首选吸入治疗。抗胆碱药:短效的有异丙托溴铵、长效的有噻托溴铵β2受体激动剂:短效的沙丁胺醇、长效的沙美特罗、福莫特罗茶碱类:茶碱缓释片或控释片(2)糖皮质激素长期规律的吸入糖皮质激素适用于FEV1<50%预计值(Ⅲ级和Ⅳ级)并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COPD患者。这一治疗可减少急性加重频率,改善生活质量。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
3、激动剂,比各自单用效果好,对COPD患者不推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3)祛痰药(黏液溶解剂)应用祛痰药似有利于气道引流通畅,改善通气,但除少数有黏痰的患者获效外,总的来说效果并不十分确切。(4)抗氧化剂应用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疾病反复加重的频率。但目前尚缺乏长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有待今后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考证。(5)免疫调节剂对降低COPD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尚未得到确证,不推荐作常规使用。(6)疫苗流感疫苗可减少COPD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可每年给予1次(秋季)或2次(秋、冬)
4、。肺炎球菌疫苗,已在COPD患者中应用,但尚缺乏有力的临床观察资料。(7)中医治疗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原则,对COPD的治疗亦应据此原则进行。实践中体验到某些中药具有祛痰、支气管舒张、免疫调节等作用,值得深入的研究。3.非药物治疗(1)长期家庭氧疗(LTOT)COPD稳定期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对具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提高生存率。长期家庭氧疗应在Ⅳ级即极重度COPD患者应用,具体指征是:(1)PaO2≤55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2)PaO255~60mmHg,或SaO2<89%
5、,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比积>55%)。长期家庭氧疗一般是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流量1.0~2.0L/min,吸氧持续时间>15h/d。(2)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可以使进行性气流受限、严重呼吸困难而很少活动的患者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COPD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措施。(3)增强体质,加强免疫,预防感染4.手术治疗1.肺大疱切除术:在有指征的患者,术后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并使肺功能得到改善。术前胸部CT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及全
6、面评价呼吸功能对于决定是否手术是非常重要的。2.肺减容术:是通过切除部分肺组织,减少肺过度充气,改善呼吸肌做功,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但不能延长患者的寿命。3.肺移植术:对于选择合适的COPD晚期患者,肺移植术可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但技术要求高,花费大,很难推广应用。二、急性加重期的治疗(AECOPD)1.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药物治疗包括三大类:支气管扩张剂、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单一吸入短效β2激动剂,或短效β2激动剂和短效抗胆碱能药物联合吸入,通常在急性加重时为优先选择的支气管扩张剂。这些药物可以改善症状和
7、FEV1,使用MDI和雾化吸入没有区别,但后者可能更适合于较重的患者。急性加重时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合并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否效果更好尚不确定。茶碱仅适用于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效果不好的患者,不良反应较常见。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能够缩短康复时间,改进肺功能(FEV1)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降低早期复发的危险性,减少治疗失败的概率和缩短住院时间。推荐口服泼尼松30~40mg/d,使用10~14d,也可以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当AECOPD具有三个症状即呼吸困难、痰量增加、脓性痰时推荐使用抗菌药物,如果仅有两个症状且其中
8、一个是脓性痰时也推荐使用,包括病情危重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抗菌药物类型应根据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推荐治疗疗程为5~7d。2.氧疗是急性加重住院的重要治疗,根据患者血氧情况调整并维持患者氧饱和度88%~92%。3.机械通气(1)无创通气:可以改善二氧化碳潴留,降低呼吸频率和呼吸困难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和插管。指征:至少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