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8129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支架式物理教学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支架式物理教学浅谈【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之一,其思想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教学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义的建构知识,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好“支架”,在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中,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关键词】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1•支架式教学基本概述1.1支架的含义“支架”(Scaffold)一词的运用始于1300年,其原意是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即工人们在建造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的能够为他们和建筑材料提供支持的暂时性的平台、柱了等[1]oHetherin
2、gton和Parke所说的,“支架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更容易地建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而这些目标仅仅依靠学习者口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2]。1.2支架式教学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松架(conceptualframework)o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盂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3]这种教学思想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
3、区”理论,即教学决不应只是适应于学生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低水平引导到高水平。2•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理论棊础主要是来源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维果斯棊的“最近发展区”理论。⑸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个体构建外部世界知识的过程就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对环境的适皿来构建H身认知的过程,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屮,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使儿童认知逐渐成熟起来。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程。也就是说,
4、个体在感受到外刺激吋,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冇图式之内,使Z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是指个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同化是个休对坏境的作用,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图示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冇知识去同化,达到暂时性的平衡。如果原有知识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变化作出顺应,为了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个体需修改或创造新的图式。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來,并在“平衡一一不平衡一一新
5、的平衡”的循环屮得到不断的丰富、捉高和发展。2.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理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棊(L.S.yo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重视心理发展与教学两者间的关系,他认为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和一•致,但在确定发展过程与教学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他主张应该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做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第二种水平叫潜在的发展水平或即将达到的智力水平,表现为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指导下潜在的发展水平。而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Z间的距
6、离叫“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6],它表现为凭借有经验的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立活动屮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界。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学牛的现有发展水平上,而是通过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内老师或有经验的同伴帮助学生上升到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弄清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大的促进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川。冇效的教学应该让学牛•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中活动,找准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一系列帮助学生口主建构知
7、识的学习支架,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7]学生只有尽力去解决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才能促进认知的发展,才能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1•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廿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利川情境、I办助等方式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开展教与学,帮助学牛完成难以白己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牛导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而学生的智力也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它包括五个基木环节:进入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现举例分别进行说明:3.1进入情境将学牛引入
8、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牛体验需要解决的闲难和血临的难题,激发他们自主探究,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展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时,为了引入向心力概念时,设置的问题情境是:过山车模型、水流星模型、地球绕绕太阳做近似的匀速圆周运动视频、小球在水平面内做近似的匀速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