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作品读后感

丁玲作品读后感

ID:44175591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丁玲作品读后感_第1页
丁玲作品读后感_第2页
丁玲作品读后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丁玲作品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丁玲作品集读后感读《莎菲女士的日记》第一次看到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写的是莎菲在寻找真正爱情的时候的曲折与坚持。她第一次看见凌吉士时却只得默默忍耐着欲望,低下头默默地念那个名片上的名字。随后莎菲更是搬了家。她追求爱情,但是她绝不会接受这源于情欲浅薄需要的爱。所以当凌吉士嚅嗫地向莎菲表白时莎菲却只能看到他那被欲望燃烧的眼睛,于是任凭凌吉士施怎样的手段都不能得到莎菲的爱了。这不禁让我看到了莎菲女士身上或者确切的说是丁玲身上的傲气。苇弟十分爱她,但她却看不起苇弟,认为苇弟不了解她,并且百般捉弄他。对于她深爱的凌吉士,她又看不起他美丽外表下隐藏的卑劣的灵魂,最后痛苦地离

2、开了他。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里写莎菲的心理,写的就是她自己的心理,甚至是写的她认为的所有的“女性十足的女人的心理。”莎菲与苇弟、凌吉士的关系与经历象极了作者与胡也频、冯雪峰三人的关系与经历。丁玲曾在信中这样写过她与冯雪峰的感情:“我和他(胡也频)相爱得太容易,太自然了,我没有不安过,我没有幻想过,我没有苦痛过,然而,对于你真真追求,真有过宁肯失去一切而只要听到你一句话:就是‘我爱你’!你不难想象着我的过去,我曾有过的疯狂,你想,我的眼睛,我不肯失去一个时间不望你,我的手,我一得机会我就要放在你的掌握中,我的接吻......”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有这么一段“高兴使我

3、胆大了,我狠狠地望了他几次......我把他什么细小处都审视透了,我觉得都有我嘴唇放上去的需要。”这两段文字多么相象。可见莎菲的心理与丁玲的心理有某些相似之处。我想莎菲和丁玲都是坚定而理性的人吧。莎菲在最后的日记中记到“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也是我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我其实不明白莎菲为什么写这句话,但是我总是感觉那是一种“失恋”后的感受,一种得不到心中所希望的“美”之后的绝望与伤心。《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1941年创作的一部抗日文学作品,文本讲述一位中国少女贞贞在地下形态的抗日工作的故事。她被日本鬼子掳去一年多后突然从日军营中归来,由此招致村民的唾弃。然而其实她

4、并非自甘堕落,她原是我方派往敌营的密探。因病到霞村休养的女革命者的“我”在真相大白后,对贞贞的高尚行为与牺牲精神深感敬佩。然而,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贞贞在经历了村民种种闲言碎语后已是身心俱疲,她最终决定离开霞村去延安治病、学习,以便“重新做一个人”。然而作者丁玲却给予了这个不叫好的形象一种特殊的情感。丁玲在这篇小说中注入了真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成,这看得出,叙述者“我”与作家本人其实存在着高度的同一性。而在叙述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全篇洋溢着澎湃的情感,“我”关注着这个女子,以一颗女儿心去贴近另一颗女儿心。那么贞贞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呢?“我”在贞贞

5、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本文将试图探求贞贞的成长,分析贞贞作为一个世人眼中的“慰安妇”是如何寻求女性世界和实现自身价值。但命运总是与她过不去似的。一年多后,组织上送她回家乡霞村养病,可是被传统的封建意识束缚着的人们,使得霞村许多人不能正确对待贞贞的遭遇,不能对贞贞于革命的贡献有所认识,更不可能理解贞贞伟大的自牺牲精神,甚至向她投以鄙视的目光。但越是在逆境中,贞贞越是有着顽强的个性,悄然成长。王蒙曾经说:“少年时代我读了《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形象让我看傻了,原来一个女性可以是那么苦难、英勇、善良、无助、热烈,尊严而且光明。”这么多有着强烈情感意义的形容词赠与了贞贞这个人物形

6、象,我想丁玲给这么一个人物形象起名为“贞贞”,似乎也是一种微妙而又含蓄的抗议,就如同贞贞的成长是一个抗争的成长。同时,她还给贞贞设计了一个为我方送情报的细节和一个似乎是无限光明的未来。丁玲还在文本中用了一个很有意味的比喻:“虽在很浓厚的阴影之下的眼睛,那眼珠却被灯光和火光照得很明亮,就像两扇在夏天的野外屋宇洞开的窗子,是那么坦白,没有尘垢。借着这个比喻,丁玲把贞贞的状态——她的确在蒙受着屈辱,但同时她也确实有着洁白的灵魂——明白地表示出来了。万直纯在《女性寻找——从丁玲创作看现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历程》一文中将《我在霞村的时候》看作是中国现代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心路历程的一个

7、标志。他认为《我在霞村的时候》表现了丁玲从“自我世界”到“男性世界”再到“整个世界”这一寻找过程中交织着现代女性对自我的确认与超越,呈现出复杂的女性意识。什么是实现自身价值?我认为为别人创造价值便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在苦难中贞贞不但没有沉沦,反而是加入了革命队伍,为了革命牺牲自我,为了中国亿万人民的未来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她在文章中真情地告白:“人大约总是这样,哪怕到了更坏的地方,还不是只得这样,硬着头皮挺着腰肢过下去,难道死了不成?后来我同咱们自己人有了联系,就更不怕了。我看见日本鬼子吃败仗,游击队四处活动,人心一天好起来,我想我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